山西李氏宗祠今起奠安

山西李氏宗祠今起奠安
金門縣金沙鎮山西李氏宗祠今天起將舉辦奠安慶典。根據︿山西德宗李氏重修譜序言﹀所載,山西德宗李氏屬「隴西衍派」|隴西衍派於唐代入閩者,為唐高祖李淵第二十子「江王」李元祥的孫子李藂;山西德宗李氏的奠基者則為明代的李德宗(三世祖)。
根據「金門山西李氏家廟重建志」,山西李氏源自宋代的五州節度使李君懷(又名李貞孚;李氏族人稱「五山祖」)。明代真正在金門山西立基蕃衍者,應該是守禦百戶李孫助之子李德宗,但山西李氏是以李德宗為三世祖,以李孫助為二世祖,以李德宗的祖父李煌遠為一世祖。
根據山西第二十一世裔孫李仁木(現任古寧國小校長)所撰寫的︿山西德宗李氏重修譜序言﹀,李德宗的父親李孫助在明代由武舉出身,奉派小嶝任守禦百戶。李孫助娶妻伍氏及王氏,育有李德宗、李顯宗兩子。
明太祖洪武二年三月,李孫助率兵抵禦倭寇,不幸斷手捐軀|他的手臂遺留在船,尸身落入海中。後來,李孫助的妻子以斷手上的痣為指認的依據,將斷臂葬於金門五虎山(今已興建為手臂陵園),又攜二子避居山西。自此,李德宗在山西繁衍子孫,李顯宗派下的子孫,則移居山前。
山西李氏一族若循隴西衍派的源流,應該是以李世崇為始祖,唐高祖李淵為李世崇之下的第五十四世裔孫。李淵的第二十子是「江王」李元祥;在武則天篡唐之後,唐宗室流落各地,江王的孫子李藂也遷居入閩。
李氏得姓的歷史,還可再上溯到商朝。根據︽新唐書︾和︽北史︾所載,李利貞為商代「翼隸中吳伯」理徵之子。理徵以直道而行,不能見容於暴虐無道的商紂王;其妻「契和氏」便帶著兒子利貞逃亡隱居,靠著食「木子」而得以保全性命|後來,理利貞便改理姓為李氏,叫做李利貞(木子的一種解釋是木本植物的果子)。隴西衍派的始祖,就是李利貞的第二十六代裔孫李世崇。
李氏的歷史,有遠,有近,有繁,有簡,分別見於家廟重建誌和重修的族譜。山西李氏最早的宗祠,建於清初;清光緒二十五年曾經重修,民國六十八年再次重修,民國八十九年又再重修,並擇吉於今天舉行慶安典禮。
山西李氏宗祠奠安慶典的序幕為「迎主、點主入龕、升匾、晉族譜」,相關的儀式已經在農曆十一月初一(國曆十二月十日)舉辦。今天(農曆十一月十六日;國曆十二月二十五日)至農曆十一月十九日(國曆十二月二十八日),將舉辦首尾總共四天的奠安慶典,並由奠安委員會邀請各界觀禮。
山西李在大陸的李氏宗枝|「五山君懷堂管理委員會」及「福建李氏宗親會」,昨天已經搭乘泉州輪抵達金門,將於今天參加典禮。成員包括:李金澤(會長;領隊)、李漢昇(監事長)、李慶庶(秘書長)、李秉璋(長老)等,共有五十三人。
奠安慶典的節目排定如下。農曆十一月十六日(國曆十二月二十五日):凌晨一時到三時|起鼓法奏、掀樑、點樑、制煞戲。五時到七時|追龍(放兵)。七時到八時|敬龍神、樑神、排粿粽。十時|迎接張、黃姻親。十時三十分|迎賓。十時四十分|祭典。十二時|慶宴。十四時|戲劇公演。十五時|歡送姻親。十六時|犒軍。十九時|鬧廳、晚朝。十九時三十分|戲劇公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