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文化局碑林增添程煜德政碑

發布日期:
記者: 蔡家蓁/金城報導。
點閱率:823
文化局碑林增添程煜德政碑

文化局碑林增添程煜德政碑

金門縣文化局最近重現精緻典雅的清代金門通判程煜德政碑,並遷移安置功德碑至文化局旁的碑林,文化局強調,希望透過石碑重現讓民眾親身走入文化之美。

金門縣文化局表示,為推廣石碑碑林之特殊景觀,且為了讓民眾能進一步了解金門許多珍貴的史料,其所記載之由來或是經過,及了解文化資產保存的遺跡,他們近年來著手進行石碑清理、描繪、抗風化之處理,希望讓珍貴碑文重現。

這座清代金門通判程煜德政碑,現今殘碑尺寸,長(高):265公分、寬約32公分。此碑現立於文化局碑林中,周遭林立各式各樣大小不同的石碑,那一塊塊青青的石碑,雕刻著多篇書法傑作,無論隸書、楷書,抑或行書、草書,在朗朗的陽光下,都洋溢著書法魅力之千變萬化,其或秀麗、豪邁、端莊、龍飛鳳舞、妙趣天成等等,既有詩情畫意,又有幽深意境。

根據『金門明清古碑之研究』一書中對此一德政碑解說如下:功德碑的種類有很多,以紀年職官員的德政所樹立的政績碑,數量最多,又稱德政碑、美政碑、清德頌、遺美頌等。此殆有補國史立傳不足。姚鼐的︽古文辭類纂︾有云:『史館凡仕非賜諡及死事者,不得為傳。乾隆四十一年,正一品官乃賜諡,然則史之傳者,已無幾矣。』好官非位居一品或死事者,難能青史留名,而地方士紳對好官感恩戴德,樹碑刻文,以收『聞風激烈,廉貪立懦者,君子之介行也』、『前事不遠,後事之師,吏茲土者,可以聞風而起矣』的功效,後來逐漸變成一種官場慣例。是否真人真有德政,已無法單從德政碑加以考証了。而且此類碑文多數用典雷同,經常採用固定套話,很多已成為八股;但是這些德政碑中,也確實藏有許多珍貴的史料,若加細心挖掘,仍有相當多內容可以証史。

縣志記載全部碑文如下:『浯洲島嶼懸海,縱橫三十里,地瘠產薄,居民苦之。父母司牧者,念切民隱,振興教化,未有如郡侯程公也。公諱煜,字旭文,漢川宦裔。累世簪纓,特簡閩縣參軍,攝篆於浯。浯固海濱名區,風土人物,誌書足記,厥後風移俗易,士氣浸微,豪富紛爭,貧窮宄竊。自公蒞斯土,廉明方正,鋤奸懲暴,教養咸周,恩威並著,民少訟獄之苦,士敦禮讓之風,誠不易覯也。邇以書院舊規狹隘,不足廣培多士,復捐清俸,倡建堂廡,費糜千餘金,置膏火,延名師,為多士式,海濱鄒魯,於焉不替,公之實心實政,澤被浯民,真上不負朝廷設官治民之意,下不負蒼生叔度來暮之思矣。凡我浯士庶,沐膏戴德,銘刻難忘,相與歡欣鼓舞,紀績署前,俾觀風者有所採,而浯民永以頌明德於不朽。則海疆片石,即為南國甘棠可耳。乾隆三十五年庚寅臘月,順天府丞提督學政陳桂洲撰。』

現今殘碑尚存碑文如下:「聖天子之設官治民之意,下不負蒼生叔度來暮之思矣。凡我浯士庶,沐膏戴德,銘刻難忘,相與懽欣鼓舞,紀績署前,俾觀風者有所採,而浯民永以頌明德於不朽。則海疆片石,即為南國甘棠可耳。

青天廉明福建按察使司經廳署泉州糧捕駐鎮金門分府加三級程諱煜字旭文號賜川德政碑。特授順天府府丞提督學政加四級治年家眷 弟陳桂洲 頓首拜撰。欽點癸未科會元探花治年家眷 弟 葉時茂 頓首拜書。特授廣東韶南等處地方右翼總兵官治年家眷 弟李耀先 頓首拜。舉人:黃帝賚、張允和、陳吉夢、張世。副恩:顏嘉、許亮熊、許振聲。生 員:蔡苑、宋韜光、許 、陳雲濤、蔡隆鑣、許恩謶、盧龍江、黃來儀、盧蒼霖、陳 、吳存必、張錫金、陳良策、洪聯登」。

文化局強調,石碑碑林不僅是歷史上珍貴的文化資產,更是美學上最豐富的寶藏;文化的傳承是一項永續的志業,在以往的環境中,她雖然曾經被漠視,但是,她卻不曾放棄文化這片土地;文化局一次次的碑林重現傳承首要是讓「碑文」驕傲地站出來,站出來認同先人留下的資產,也共同面對當前我們風格獨特的文化。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