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腊鼓已響起!除舊佈新迎金鼠年

發布日期:
記者: 楊水詠/金湖報導。
點閱率:527

時序已經來到了農曆年的十二月中旬!一旦過了「腊八」,春節的腳步就更加的加快了。自上上一個星期起,就已有人家開始「掃舍」大掃除,除舊佈新,迫不及待的,要以煥然一新的新氣象迎接「金鼠」年的到來,希望在新的一年來到時,討個吉利和好運道;以新的氣象,在新的一年重新出發,有一個好的開始。

今年的除夕是二月六日,各機關單位、或是民營企業、工廠、商家,也從這一天開始放年假。而農曆正月初一,是二月七日。在過年之前,旅居台灣各地的或是到對岸尋求發展的金門鄉親;或是出外工作的人,也都會趕回家,與家人團聚,閤家一起出遊過春節。

農曆的十二月,有許多不同的別稱,有的稱十二月季冬,亦曰暮冬、杪冬、除月、暮節、暮歲、窮稔、窮紀……等叫法。

另外,除月古作涂月、荼月。「爾雅、釋天」稱農曆十二月為涂。此外,農曆十二月也叫「嘉平月」;「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年(公元前二百一十六年)十二月,更名腊曰嘉平。不過,十二月最有影響的別稱是「腊月」;古時候也叫作「蜡月」。

關於「腊」還有一種的解釋,就是腊者,接的意思,故以大祭報功也。它指的也是祭祀祖先。總之,所謂「腊」是一種祭神的儀式。至於農曆十二月八日為腊日,俗諺說:腊鼓鳴,春草生。

腊鼓已經響起!在準備迎接農曆春節的到來,年下的忙忙碌碌,諸多的事情叫「年事」。依照年節歌,除了採辦年貨,準備全家人圍爐要吃的年菜以外,歲末的忙年主要有祭灶、大掃除,以及準備春節過新年要用到的東西。其中又以冬至過後不久的「掃房」大掃除、除舊佈新,就已經可以感受到歲將盡,春節快到來的年味了。

古代的腊月有擊鼓驅疫的習俗,時至現代的今天,已經不復存在了。但是,金門仍然保留有「掃舍」,大掃除的習俗,可以說是另一種現代的「驅疫」方式。所以,每年一到了農曆的十一月底起,就有人家迫不及待的,早早的展開「掃舍」,除舊佈新的「年事」了。

根據細說中國年節說:既過腊八日,擇吉日行大掃除,稱之為「掃舍」。但其平常的日子裡,是不輕易的「掃舍」,恐有犯忌,或發生不祥之事。

老一輩的人說,所謂「掃舍」或是「掃房」,指的是打掃房屋,粉刷墻壁。古早時的窗戶,是以紙糊,而不是採用玻璃窗;所以到了歲末年底「掃舍」,大掃除時,就要重新糊過一次,俗稱之為「除塵」、「除殘」、「打埃塵」、「掃房子」。但現代人住的房屋窗戶,都是採用玻璃窗,在拆卸清洗過程,是比較方便了許多。不過在清洗整棟房子的所有的玻璃窗,可也還是要花上好一頓功夫哩!一般人在行「掃舍」,除舊佈新的日子,都要找一個吉日,才行「掃舍」大掃除,以避免犯忌,也討個吉利。「掃舍」大掃除的日子,往昔有以農曆的十二月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七日行「掃舍」諸說。其實,「掃舍」並無固定日期。現代的上班族,要到星期假日,或是除夕開始放年假了,才會有充足的時間,全家總動員來好好的將家裡內內外外的大掃除一番,讓房子煥然一新,迎接新年福神,過一個清淨健康、平安快樂的農曆新年。

細說中國節也講到:「掃舍」除舊佈新的習俗形成較早。宋自牧「夢梁錄」就說:十二月盡,:::士庶家不論大小家,俱洒掃門閭,去塵埃,淨庭戶。清秦嘉謨「月令醉錄」謂十二月二十四日掃除,名曰:「除殘」。顧祿「清嘉錄」則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七日不拘:「腊將殘」,擇宜掃舍宇日,去庭戶塵穢。或在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七日者,俗稱「打塵埃」。

在行「掃舍」或「掃房」大掃除,有人會擇有「掃舍」的吉日,才行大掃除,來一次除舊佈新。但也有人以為農曆初一、十五,沒禁沒忌。有的人則會看農民曆,挑個自己認為是好的日子;而佛家則是認為「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只要心沒有掛礙,放假有空的時間,就可以全家大小拿起大掃除的工具,以迎新年的快樂心情,展開除舊佈新的行動,好讓家裡內內外外,都煥然一新的新氣象。

年節,是「掃舍」除舊佈新的日子,也是準備重新出發的開始。無論從民俗信仰層面的角度來看,或是衛生環境方面來說;,歲盡之際的「掃舍」大掃除,都有其必要。而且,值得保留的好習俗。春節過年前,來一次「掃舍」、「掃房」大掃除、除舊佈新,以迎接金鼠年的到來,健康快樂的過新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