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處邀專家主講梁宇暉博士提出「無痕山林」觀念
美國北卡羅琳納州立大學公園、休憩與旅遊管理學系副教授梁宇暉博士(見右圖)昨天以「美國國家公園遊客衝擊管理的研究」為題,在金門國家公園發表演講。他在演講中提到了「VERP」架構的應用和「無痕山林」的未來展望。
金門國家公園遊客量逐年增加,如何滿足遊客遊憩需求,卻又不致造成環境衝擊,成了國家公園永續經營所面臨的重要課題。為了吸收相關的知識,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昨天安排梁宇暉博士以「美國國家公園遊客衝擊管理的研究」(Research to Support Management of Visitor Impactsin U.S. National Parks.)為題,發表演講。
梁宇暉是美國維吉尼亞州立理工大學(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and State University)的森林系博士,現為美國北卡羅琳納州立大學公園、休憩與旅遊管理學系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Parks, Recreation & Tourism Management,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U.S.A)。
他出生於香港,慣用英語,因此演講主要是用英語進行,並由台大助理教授盧道杰博士口譯。
梁宇暉曾在美東做過十二年的研究,在美西阿拉斯加也有兩個研究點。他的研究是屬於自然科學的部分;不過,他強調,美國國家公園署(The National Park Service, NPS)規定各國家公園對於遊客衝擊管理的決策,不能由處長決定-必須以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做為工具,進行研究。
社會科學研究的一個例子就是社會心理指標,例如當擁擠度高到某一個程度時,遊客就會失去遊興。
梁宇暉在保護區與步道監測的實務與學術上學有專精;他表示,美國國家公園服務處對於遊客衝擊的管理,會先確認目標,再尋找指標,然後執行監測,再檢視監測的結果是否符合當初的目標。
美國國家公園署於一九九二年發展出「遊客體驗與資源保護」(Visitor Experience and Resource Protection , VERP)架構。在應用上,國家公園會先設定一些經營管理的計畫,然後發展出一些標準的指標。在監測上則發展出三個階段,如果亮綠燈,就是在指標之內;黃燈代表早期預警時;紅燈亮的時候,就必須採取實際的行動去與目標做配合。
當黃燈或紅燈亮時,必須針對問題做分析。如果問題的原因是出在遊客的不當行為,就應該設法減少遊客的不當行為,而不是限制遊客的總量。
在梁宇暉所做的研究中,美國的國家公園,會有黑熊由車窗全身潛入偷食,然「倒退圇」離去。過去,他們曾經直接監測動物,但收效不大;後來便改對動物偷食的行為進行監控,這就比較能得到研究所需要的內容。動物偷食,源於人類沒有把食物放置好,這會造成人與動物的相互衝擊,是管理上必須注意到的事項。
在指標和監測的應用上,梁宇暉認為要能找出標準化和可比較性的方法,讓不同區域或不同國家可以進行比較,讓需要改進的國家公園可以做得更好。
相應於梁宇暉的演講,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副處長曾偉宏表示,金門國家公園對於遊客衝擊管理的問題,目前是朝分區管理的方向努力-也就是將金門國家公園分為遊憩區、特別景觀區(限制開發)和生態保護區(嚴格保護)。
在演說中,梁宇暉還提到了「無痕山林」的觀念。「無痕山林」就是「Leave no trace, LNT」。「無痕山林」的中心思想就是要減少人類在享受大自然時,對環境所造成的衝擊;要教育遊客對環境更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