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立碑誌重修金門第一井重煥光彩

發布日期:
記者: 李金鎗/金城報導。
點閱率:894
立碑誌重修金門第一井重煥光彩

立碑誌重修金門第一井重煥光彩

有金門第一井之稱的「藥井」,經金城鎮公所規劃設計整修立碑,整體建設暨周邊環境美化工程已全部完竣,昨日並通過總驗收,金城鎮長蔡輝詩表示,藥井經整修立碑後周邊廣植花木,顯得更有活潑氣息,予人煥然一新之感,藉此保存歷史遺跡,拓展觀光資源及旅遊景點,將提供觀光客一處留影紀念好地點及學校教學環境的活教材,也讓地區觀光事業更為蓬勃發展。

唐牧馬侯陳淵以劍指地而挖一井時,原只為取山麓之甘泉以為民療疾,因井中溶於水中的礦物質果然具有療疾的功效,故後稱之為藥井,或稱為恩主公井,因閩南語音諧之故亦有稱之為洋井者,民國四十九年十一月,為破除迷信,乃奉內政部核准更改其名為浴井,民國四年金門設縣後屬第一都之後浦保,五十四年以後屬金城鎮賢庵村。近因疏於維護,年久失修已漸殘破,古蹟失色,有鑑於此,鎮公所為保存歷史遺跡,拓展觀光資源及旅遊景點,特規劃整修「藥井」 及其週邊景觀,如今完工景觀煥然一新,更豐富藥井內涵及美好舒適的空間呈現,可望成為地區新地標及新遊憩景點。

金城鎮長蔡輝詩指出,位於金城鎮賢庵國小校門口左側路旁的藥井,早期豎有的石碑也被改成磨光的花崗石碑,默默佇立了五十多年了,凡是在賢庵國小讀過書的學生都應該不陌生才對,每天都在那附近嘻笑、打鬧,伴著他們度過悠悠的六年歲月。但我想,知道那個藥井由來的人應該是少數吧!更甭提其歷史淵源了。

至於藥井重修誌所鐫刻詞句是:

「藥井,訛為浴井,傳為牧馬侯神劍所指,舊有碑鐫「藥井」二字,今遺井在田間,口不盈二尺。

此井相傳是唐牧馬侯陳淵率眾來金牧馬時,因部屬染疾,牧馬侯乃拔劍祝禱插地,泉水汩汩而出,以水癒部屬之疾。陳淵坐化後,鄉人泥其遺骸為像,結草為菴於侯始駐之處,歲時尸祝,目為護驥將軍,凡有款謁,昭答如響,遇旱禱,則甘霖沾足,荒時則驅蝗赴海,疾禱則靈泉湧出,(即藥井塘,乃神劍所指者),而飲者立瘥,後取名為「藥井」或「恩主公井」,此井因而有「金門第一井」之稱。

近因疏於維護,年久失修已漸殘破,古蹟失色,有鑑於此,鎮公所為保存歷史遺跡,拓展觀光資源及旅遊景點,特規劃整修「藥井」及其週邊景觀,使「藥井」能如其名,永護吾島鄉民,特以為誌。

金城鎮長 蔡輝詩謹誌」

蔡輝詩說,這座以劍指地而甘泉湧出的碑體高達二點七五公尺,採八角形柱體、山西黑崗岩外觀,下方配置泉水湧出圖騰,劍柄寬九十六公分,高有一公尺二十公分,並鐫刻有藥井重修誌的碑文,此碑的設計以劍為造型,形狀奇特巧妙,周邊並結合花崗岩的步道,取水機、造型石椅,地坪廣植花木,綠茵鋪地,顯得更有活潑氣息,寓意深邃耐尋,是一處觀光客留影紀念好地點。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