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結核病找出病人最有效 陳水湖到金沙演講
金沙社區健康營造中心辦理「結核病防治講座」,邀請金寧鄉衛生所陳水湖主任主講,使民眾對結核病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做好肺結核防治措施。陳水湖表示,結核病最好的預防方法是找出病人,給予有效的治療,病人減少,傳染源即減少,維護自己身體健康及確保生活幸福。
陳水湖表示,台灣地區每年約有一萬五千個新發生的結核病人,其中五千多人是有傳染性的結核病人。病人如不規則接受治療,結核菌將產生抗藥性,以致有效的藥物越來越少,結核病的治療越來越困難。迅速治癒病人,切斷傳染源,結核病的防治成效才會大幅度改善。
陳水湖指出,結核病的傳染途徑,飛沫是病人咳嗽、打噴嚏時噴出內含結核桿菌的飛沫,所以肺結核病經由飛沫傳染,有點像感冒,每個人都有機會感染到肺結核病。但受到感染的人不一定會發生結核病,終其一生大約有十分之一發病的機會。
其次,肺外結核、痰中不帶結核菌的非開放性肺結核病人,不會傳染給別人。話雖如此,但結核菌在通風、有陽光的環境下會迅速死亡,陰暗潮濕處可存活六個月,學校多為通風環境,結核菌存活不易,無須慌亂。
陳水湖表示,活的結核菌必須包在水分中(飛沫中),並以適當大小(1-5)漂浮在空氣中,才能有效的傳染,所以要連續與傳染性病人在密閉空間內相處時間夠久感染機會才大。接種卡介苗只能提高身體免疫系統對結核菌入侵的反應速度。根據科學的研究,卡介苗對於嬰幼兒常見的進行性初發性結核病有保護的效果,但是對常見於成人的一般結核病的保護效果仍沒有定論。
結核病人多數是由於潛伏於肺內的細菌再活動引發,並非新感染者。按規定服藥的開放性(有傳染性的病人,在服藥二天後傳染力為先前的十分之一,七天後為百分之一,兩星期後傳染性即已大幅降低,所以已發現的病人只要規則服藥,一點都不可怕。按時服藥的病人在開始兩星期內,只要戴上口罩,也不會傳染。
陳水湖表示,開放性病人不一定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其中只有痰塗片陽性(痰塗片是一種方便、快速的驗痰方式)的病人傳染性最強,痰塗片陰性病人的傳染力就弱很多。所以驗痰對保護大家的安全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結核菌吸入肺內引起感染,當細菌繁殖,體內白血球開始與結核菌戰鬥,病灶痊癒,殘餘結核菌轉變成潛伏者,但並未死亡。當身體抵抗力下降,潛伏的結核菌又開始繁殖,甚至可能產生空洞。
結核病防治原則,一、已發病,早期診斷,儘速治癒:截斷傳染源。二、曾受結核感染尚未發病,預防性用藥(結核菌感染的治療)。三、未曾受到感染,增強免疫力、避免受到感染特異性。由此可知,結核病最好的預防方法是找出病人,給予有效的治療,病人減少,傳染源即減少。
陳水湖也提了下列的呼籲:一、發現病人|大家一起來:咳嗽三週仍未痊癒,儘快就診,接受驗痰、胸部Ⅹ光等檢查。給予結核病人正確及完整的衛教,規則服用結核藥物,絕對不能中斷,是完成治療及避免產生抗藥性的重要關鍵。二、治療病人|需要醫生多費心:請大家告訴您所認識的醫師,一定要為久咳的病人驗痰、照胸部Ⅹ光,找出具有高度傳染性的肺結核病人,特別關心痰塗片陽性的病人,為公共衛生盡一份心力。肺結核既不是一個人的危機,也不是單獨某一個人的責任。三、管理病人| 家人、志工、公共衛生護士一起來加油做都治計畫。不當的治療會增加傳染源所以我們要推動都治計畫。使用最有效的第一線結核藥物治療是最重要的關鍵。第一線結核藥物治療失敗的病人,第二線結核藥物療程更長,更難成功。
陳水湖表示,檢查方法的比較,X光快捷、靈敏;驗痰:找出最具傳染性的病人。他說,大家可以知道我們並非來教導甚麼,而是希望大家能重新體認人類互相關懷與尊重的心境;我們做一點事情,讓這一代與下一代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