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零認證」一條根兩廠商取得資格
原本「零認證」的金門一條根,出現轉圜,已經「破零」!金門縣農政單位給了廠商補救的機會,讓兩家廠商購足向契作農戶買足符合認證標準的數量後,取得了認證資格,契作農戶也因此增加了一百萬元的收入!
在金門縣推廣種植的一條根是「闊葉大豆」種,為了與進口或走私的一條根有所區隔,金門縣政府訂有︿金門地區一條根品牌認證作業要點﹀;只要廠商向契作農戶購買本地一條根的乾品達到五百公斤,就可以由金門縣農業試驗所頒給「二級認證證書」;如此一來,有政府出面掛保證,消費者買得安心,接受輔導的農戶收入也比較有保障。
這個認證機制,今年差點就出現掛零的現象,因為去年一到十二月,並沒有任何廠商向契作農民買足五百公斤的數量;這一「零認證」的現象經本報披露之後,引起重視,農政單位與廠商展開協商,決定寬限一個月,併入原本限定期限;因此,已有兩家廠商取得了農試所的認證-他們的商號是「浯記一條根」和「香蜂一條根」。
根據中興大學教授葉茂生的調查,金門的「一條根」(野生大豆)共有「澎湖大豆」、「蔓草蟲豆」及「闊葉大豆等三種」。其中,野生的「闊葉大豆」(Glyine tomentella Hayata.)因為居民競相掘取,已瀕臨絕跡;金門農試所為了保育及利用這項植物資源,積極進行人工栽培,並推廣給農民栽培。
經過農試所的試驗,人工栽培的一條根,要在每年五月,氣溫在攝氏二十三度以上時進行播種;在平均氣溫攝氏二十五度時最適合發芽。播種後要視土壤狀況,適度給予灌溉。
由於一條根生育初期生長緩慢,必須盡量防止雜草滋生,以免妨礙初期生長。到了中後期的時候,由於莖蔓匍匐生長,覆蓋畦面,在管理上就可以較為粗放,也可逐漸減少水分的供給,但雨天時仍需注意田間排水,以防根部腐爛或品質變差。
人工栽培二年的一條根,根長若達二十五到三十公分,根徑達一點五到二公分,即可採收。
農試所推廣的「闊葉大豆」一條根,曾委託中國醫藥學院做過護肝功能評估、抗養化及降血脂作用評估,並連續餵食大鼠九十日以進行毒性試驗。
由於金門市場上的一條根有本地的,有進口的,也有走私的;品質不一,價格也不一;為了讓農試所推廣的「闊葉大豆」一條根與其他品種或其他來源的一條根有所區隔,金門縣政府訂有︿金門地區一條根品牌認證作業要點﹀,由農試所和縣政府針對高低不同的標準,發給二級認證或一級認證。
要取得農試所頒授的二級認證,廠商必須向契作農民購買一條根,而且乾品一條根的年收購量要達到五百公斤以上。如果要取得金門縣政府頒授的一級認證,乾品一條根的年收購量就必須達到一千公斤以上。
自從︿金門地區一條根品牌認證作業要點﹀實施以後;民國九十三年有兩家廠商收購量達到五百公斤,取得了二級認證;九十四年、九十五年,分別只有一家廠商取得二級認證。去年(九十六年),有一家廠商只收購八十六公斤,另一家收購三百七十點二五公斤,還有一家收購了七點八公斤,因此,在作業要點不變的情況下,今年原本是沒有任何廠商可以獲得認證的;因為,根據作業要點的第四條和第五條:「認證發給時間及時效:每年一月統計廠商前一年度(一至十二月)向契作農戶收購的數量,且達成契約收購量之百分之八十以上者,由縣府、或農試所發給認證證書,證書時效長達一年。」「於本認證開始頒發後,為顯示本認證證書之公信力與權威性,廠商不得再標示『農試所輔導契作』等廣告招牌::。」
雖然作業要點明訂要以一年為限,但農政單位與廠商協商之後,還是給了一個月的寬限期,因此「浯記一條根」和「香蜂一條根」得以購足五百公斤一條根,取得認證,也讓農民多了一百多萬元的收入。
金門縣政府的︿金門地區一條根品牌認證作業要點﹀若能落實執行,在區隔產品、保障農民上,應該是一個良法;可惜,從開始實行到現在,還沒有任何一家廠商年年取得二級認證;至於由縣府「一級認證」的部分,目前仍是維持「零認證」,實在是有待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