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廈台澎一脈相傳金門教育發展具備多重優勢
金門縣教育普及,全縣現有國民中學五所,國民小學十九所,縣立金城幼稚園一所及國民小學附設幼稚園十八校,計六十餘班。另外國立金門高級中學、國立金門農工職校及金門技術學院各一所;其次為便利縣民進修,開設空中大學金門學習指導中心、金門社區大學,以及銘傳大學、中山大學、嘉義大學、台北教育大學、高雄大學均先後在金門辦理在職進修專班,這些都是金門教育發展具備的優勢。
金門縣政府教育局指出,綜觀金門教育發展主要優勢,概略有:
一、教育人員素質提昇,中小學教師皆具師大(院)或大學以上水準,中學教師完成研究所以上學程者佔七成,國小教師具備研究所以上學程者亦達四成,特別是富專業精神,心無旁騖更屬一大特色。二、教學正常化,注重五育均衡發展,培養健全人格特質,學生多元快樂學習,發展潛力雄厚,從金門子弟在國內外大學及社會表現成就可以獲得印證。三、實施「小班教學精神」教育,國中平均每班學生數三十人,國小平均每班學生數二十二人,可充分落實適性教育及有教無類的精神。四、推展資訊教育普及化,校校有電腦教師,國中小普設電腦教室,除一人一機外並完成光纖網路到校,使每位學生都能熟悉電腦;近年來參加台灣網界博覽會及各項網路競賽都有極佳之成績。五、注重學生生活教育、全人教育,培養知書達禮的好學生。六、運用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建置教室電腦與單槍投影機設備,方便教師運用,達成九年一貫課程創新教學目標。七、全面推展全民體育、運動社團陸續成立,運動人口大幅提昇,連續三年榮獲行政院體委會及康健雜誌調查為全國最健康快樂城市;落實藝文活動,輔導建立學校特色、發展每校一才藝,提供學生表演舞台,發現學生多元智慧的學習成果。八、校園環境全面更新,學校校舍美觀實用,設備普遍充實,綠美化之推動使每一所學校宛如一座公園,深獲外賓稱羨。九、為方便與國際接軌,推動國民中小學外籍教師英語教學;國小與金車基金會合作,國中則由教育部分發及金門縣自行引進,計有外籍英師十一名,金門縣國中及國小三年級以上學生每週至少有一節以上由外籍英師現場施教,為地區英語教學上一大突破。十、為落實國民義務教育,實施免費就學政策|國中、小、幼稚園學生學雜費、書籍費、平安保險費等,悉由政府負擔;並實施學童午餐,學生免費搭公車等優惠措施。十一、落實圖書館連線作業,改善圖書館空間設備,舉辦藝文書展,校園書展暨贈書活動,策劃圖書巡迴下鄉活動,設置社區書櫃並開辦讀書會領導人與故事媽媽培訓,讀經研習、親子讀書會等,促進全縣公共圖書館使用率,活化圖書館功能。
金門縣政府教育局並指出,面臨地球村的來臨,以及兩岸交流頻繁,未來金門教育發展應朝向下列方向來努力:一、爭取成立「金門大學」,使高等教育生根地方,帶動金門未來的發展力量。二、透過行銷技術,結合金門特有之文化資產,規劃具有特色的教育活動館,吸引學生喜歡金門。三、加強兩岸三地之教育文化、體育競技、技藝展演議題之交流研討,提升兩岸教育雙贏成效。四、建立金廈共同生活圈,讓金門成為台商子弟和大陸學生共同學習的良好地方。五、建立「遊學學習」路線,結合地方產業、文物、古蹟來規劃,提供兩岸三地學生參訪地方特色課程,活絡觀光資源。六、統整教育資源,充實教育內涵,開辦全日制幼兒教育及社區大學,俾照顧婦幼及提昇老人生活境界,實現全民教育理想。七、落實英語教學,增聘外籍英師,促進姊妹校功能,提昇金門之國際地位。八、引進國際學術機構蒞金定期講演,充實金門教育內涵,提升金門人文生活水準。九、開拓旅台鄉親與華僑熱愛家鄉情懷,獎勵捐資興學義舉,廣納人才,貢獻鄉梓。十、強化金門海域教學與活動功能,開拓海洋發展教育,培訓海洋人力,創造青年就業機會。十一、活絡綜合體育館功能,培訓重點體育人才,提升金門運動成績,邁向國際水準。十二、策劃金門大學城,提升金門教育之學術地位。
縣府教育局指出,教育是國家活力的泉源,更是立國的根本,金門縣政府將持續為地區厚植各階層人才,期盼善加利用「金廈台澎,一脈相傳」的既有良好教育環境,積極統整地方教育資源及運用兩岸三地的學術交流,恢宏海濱鄒魯,使金門成為兩岸三地教育學術園區,以達成「讓兩岸認識金門,讓金門走向世界」的施政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