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重建落成雙鯉古地關帝廟重煥古樸風采

發布日期:
記者: 許加泰/金寧報導。
點閱率:622

有二百餘年歷史的雙鯉古地關帝廟,業經重建完工,古廟保有原古貌,整座廟宇的氣勢古樸莊嚴。新安金身的關聖帝君神像表現出威武忠勇的英豪雄姿,威武肅穆。雙鯉古地關帝廟管理委員會預定於明年年底擇吉日隆重舉行奠安大典。

雙鯉古地關帝廟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李開陣指出,關帝廟因年久蟻蝕,丹青剝落,曾進行小整修,也曾更換屋簷樑木,這一次,原本也只要小修,熟料鳩工修建,始見樑柱蟻蝕嚴重,為徹底杜絕蟻害,管理委員會決議重新修建,除了鳥踏以下牆垣保留外,含廟內正龕、木楮、內外牆壁、四點金,通柱、地板、大門正面堵石、石云、石階,皆更換鼎新施作,並採古貌為原則。他說,廟宇樑柱大多採不建木,關帝廟的樑柱還是以古法的杉木,這些杉木從福建進口,是經過高科技的嚴密防腐和防蟻處理,整個重建工程保有最原汁原味的古貌,讓古廟廟貌恢復宏觀。

李開陣指出,管理委員會也鑑於古廟原有的關聖帝君,以及周倉、關平三尊泥雕的金身,因年久剝落,而重新雕塑木頭的金身,並聘請大陸雕佛師傅以泥雕神像的神韻,來讓新雕的金身和「本尊」如出一身。巨碩的關聖帝君神像,威武莊嚴的坐中間大位,關帝身旁的周將軍神像,也威風凜然的手握關刀,和另一尊關平神像,一文一武的站於旁。原有的泥雕的金身也安置於廟內正龕的下方,供作留念。

古寧村長李朝金指出,位於古寧頭北山雙鯉古地的關帝廟,建於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西臨雙鯉湖,南山北山交界處,適宜觀望兩村形勢,歷經數度戰爭,是古寧頭最早的廟宇,也是南山、北山、林厝三村村民的信仰中心。傳說,南山和北山各像一條鯉魚,皆朝向關帝廟,關帝廟像一顆靈珠,雙鯉迎珠,廟地就稱為「雙鯉古地」。

李朝金表示,有二百餘年歷史的關帝廟,為金門歷史古剎之一。昔日雙鯉湖畔原為一渡口,帆渡往返於金門與福建沿海各埠。關帝廟聳立於港灣中,漲潮時必須藉船渡方可到達,退潮時可沿三板石板橋便道步行登廟。國軍進駐後築堤為路,將小港灣築成湖泊,由於形狀如雙鯉戲水,故題名為「雙鯉湖」,與關帝廟大門楣上「雙鯉古地」橫匾相映帶。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