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金門》綠意盎然的一本導覽書
林務所為了迎接植樹節,舉辦了「彩繪金門植物園活動」,除了得獎者將於植樹節當天獲得獎勵之外,參加者也有參加獎,那就是人手一本︽花木金門︾。
︽花木金門︾介紹了五十五種花木,包括二十三種行道樹、二十二種原生植物、十種珍貴老樹。
對金門行道樹的介紹,除了圖片和說明之外,還包括分布的地點,讓讀者可以按圖索驥。這本行道樹導覽,已在寫生活動進行時發放給參加的國中小學生。
︽花木金門︾中所介紹的第一種行道樹就是木麻黃;金門的木麻黃是木麻黃科、木麻黃屬的「木賊葉木麻黃」。「木賊葉木麻黃」的葉片和一種名叫「木賊」的蕨類植物相似,因而得名;不過,木麻黃的葉片並不是那些細細長長的小枝條,而是環生小枝條上一節一節的枝節上,已經退化成鞘狀齒裂。
過去,金門的行道樹都是木麻黃;目前,金門的木麻黃行道樹還有環島北路金城到瓊林、瓊林到安岐的「瓊安路」、金城到西浦的環島西路等。
林務所松林大道兩旁的松樹是溼地松;這種高大挺拔的濕地松,在太武山公墓兩側、中山紀念林、農試所區內,都可以看到。
林務所前埔苗圃入口道路的行道樹是白千層。白千層身上海綿質的木栓層會像紙一樣捲起,並層層剝落。從下新厝到農試所到溪邊的道路兩旁,以及農試所的內聯道路,都可以看到綿延的白千層。山后民俗村的圍牆內也有白千層,而且長得特別高大。
烏木臼是金門鄉土樹種中的紅葉植物,在金門常常紅得比楓香還有魅力;在高陽路和歐厝路段,已經用烏木臼做為行道樹。
書中介紹的行道樹還包括:樟樹、楓香、光臘樹、檸檬桉、大葉桉、台灣欒樹、小葉欖仁、茄苳、豔紫荊、銀樺、黃槿、鳳凰木、垂榕、水黃皮、黃槐、大葉山欖、小葉南洋杉、琉球松、竹柏。
行道樹的功能包括:美化環境、提高遊憩價值、淨化空氣、減少溫室效應、降低噪音、遮蔭、防風、調節氣候、發展成文化資產。
在書中的原生植物部分,第一種被介紹的是潺槁樹;近年來,這一樹種已聲名大噪。
第二種是苦楝,苦楝花開時,如紫色煙火,廖東坤曾經在一場研習會中說過,與其用小葉欖仁做為行道樹,不如用苦楝。他在書中有如下的說明:「苦楝開花的季節恰是金門的霧季,田野裡、山坡上一叢叢野豔,配合飄渺的霧氣,像畫也像夢境,把季節的氛圍襯托得恰如其分。如果金門有幾條道路是以苦楝作為行道樹,就更添意味,因為苦楝就像是海蚵或是風獅爺一樣,是最道地的金門印象。」
其他被介紹的金門原生植物還有:豆梨、九芎、福建紫薇、櫸木、馬尾松、小葉赤楠、姚金孃、野牡丹、海桐、山黃梔、糯米條、凹葉柃木、唐杜鵑、石斑木、繡球繡線菊、琉球野薔薇、車桑子、木宜梧、黃荊。
原生植物在本地與其他生物長期共同演化,有助於維持生態平衡,還可以做為自然教育的素材。此外,由於原生植物已經適應環境,不必依賴農藥,可以減少污染。
︽花木金門︾所介紹的珍貴老樹包括:榕樹、木棉、黃連木、刺桐、榔榆、朴樹、月橘、魯花樹、緬梔、桄榔。
黃連木被金門人稱為「風頭樹」,在碧山及斗門的的黃連木,樹齡過百;在新頭有多達六、七十株的黃連木群,其中有六株是百歲老樹。
金門樹木保護自治條例自治(草案)對受保護的珍貴樹木定義如下:一、胸高直徑達零點五公尺,胸圍達一公尺以上。已分枝者,合併計算各分枝直徑。二、樹高十五公尺以上。三、樹齡五十年以上。
林務所所長葉媚媚在︽花木金門︾的序言中表示,︽花木金門︾是兼具欣賞、解說及導覽的一本書;希望藉此讓大眾認識周遭的綠色資源,並攜手營造優質、健康、生態的美麗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