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五虎山豆梨花盛開遊客驚豔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特稿報導。
點閱率:1,000
五虎山豆梨花盛開遊客驚豔

五虎山豆梨花盛開遊客驚豔

五虎山飄豆梨花,一方天地它獨白!一株朝天五爪張,五瓣如雪一樹開!又到了五虎山豆梨花開的季節,在寒暖交替之後,五虎山下望山后的崖頂上,約莫是指甲般大小的豆梨花,已經如雪花般,百百千千,包裹著原來的光棍。

廣義的五虎山是指獅山(海拔一一一公尺)、寨子山(海拔一二六公尺)、美人山(海拔一零七公尺)、面前山(海拔九十公尺)、虎螺山(海拔八十五公尺);狹義的五虎山則單指寨子山。

寨子山(五虎山)是金門原生植物的天然教室。冬去春來,在萬豔蓄勢待發,卻又將萌未萌之際,山頂臨崖可以俯瞰山后的地方,有一株豆梨花開得特別茂密。

這株豆梨由主幹分出五根分枝,像右掌朝台灣海峽推出,四指撐天,拇指向「山后十八間」或「寒舍花」以東的方向。

豆梨往北嶽廟的方向是一處地勢略平的岩盤,不論是由五虎山登山口,或是由北嶽廟登山口到此,沿途都是墨綠、深綠、淺綠、黃綠,夾雜著枯綠。豆梨花則在山上獨白,而且花盛於葉,彷彿一身錦繡;花間的葉子,則是嫩綠、鮮綠和碧綠。豆梨的花序是繖形花序,每一花軸,都輻射出數朵小白花,每軸多達十二朵。每朵小白花約有十枚雄蕊;雄蕊上的花藥是紅色的。花柱約二到三枚。

當日頭由東方逐漸漸強光束,迎日的豆梨花與背日的豆梨花,用明與暗雕出立體。近午的陽光,逼出了蜂與蝶。蝴蝶好像是「採花盜」,倏忽來,倏忽去,不敢久留;無數的小蜂則是在花間團團打轉,汲取花蜜。

佇留五虎山上的盤石,不但可以欣賞豆梨,還可以遠眺山后的十八間及上堡、下堡等閩南聚落;更遠依稀是台灣海峽。山后的雞啼,山上的鵲噪,都為這花、這景,提供了配樂。

五虎山的豆梨,屬於梨屬(Pyrus),為薔薇科(Rosaceae)植物,它是一種落葉性喬木。今年二月二十二日,這株五爪狀的豆梨,還是光溜溜的光棍,沒有任何葉子或花朵。二月二十六日,豆梨樹已經含苞。三月九日,叢生的花苞由花軸頂端輻射而出。三月十四日,直徑約一公分的白色花朵,全部綻開。上山休閒的遊客,看到開滿小白花的豆梨樹,無不驚豔。前天以前,豆朵花開到極盛。昨天,春雷轟隆,春雨滂沱,豆梨的花瓣則飄落一地。

一位山后的居民表示,近年來,越來越多人知道要欣賞豆梨;除了五虎山上有豆梨之外,由山后步道上山,還有幾株豆梨樹,花開得較早,但已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有人甚至斫回去稼接。

有一位慕名上山賞花的遊客表示,豆梨花這麼美,應該由林業單位推廣到校園、機關或民間,不要自行移植,以免野生的珍貴植物滅絕;何況,五虎山位在金門國家公園區內,一草一木都應該受到保護,不宜帶走。

根據相關文獻,豆梨的別名還包括鹿梨、鳥梨、野梨、山梨、刺仔、陽檖、赤梨(︽爾雅︾),糖梨、杜梨(貴州土名),梨丁子(江西土名)。

豆梨的名稱,與梨果的小巧有關,梨果的直徑約只有一公分;它的根、葉、果實均可入藥。不過,對金門而言,這樣的豆梨樹或豆梨花,觀賞價值勝於其它功能。許多學者專家一再鼓吹用原生植物進行綠美化,豆梨就是最適合在金門推廣的原生植物之一。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