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犬蹲死牢凶多吉少防疫所不少狗兒待認養
籠裡見「八犬」!也見「十一狗」!同憂汪汪叫,誰來伸援手?在防疫所的收容區裡,有一個籠子裡關著「八犬」,牠們是同母所生的一窩兄弟姐妹;另有一個籠子關著十一隻小狗,牠們也是同胞。
金門防疫所是收容流浪動物和棄犬的地方,所內規劃有領養區和收容區。認領養區是相貌比較討人喜歡的棄犬,牠們比較有機會被人收養,但不一定真的能夠免於被安樂死的命運。收容區裡的棄犬,包括剛被捕捉的棄犬,也包括質性不如認養區的棄犬|牠們的處境比認領養區的棄犬更加接近死神。
「裡見八犬」被收容的時間是三月十日,包括四黑四黃,但黑非純黑,黃非全黃。四隻黑色的狗在兩眉上部及兩頰都有黃棕色分布。胸前有黃毛的黑狗,彷彿配上了領巾|看來,土狗也土狗的貴氣。四隻黃狗大體是黃色,但有些黑毛分布在耳朵、頭頂等處。
「十一狗」被收容的時間是三月十四日;包括七黑、三黃、一棕。黑是全黑,黃是全黃,棕色的那一隻毛色較雜。牠們是初生不久的小狗,年紀比「裡見八犬」還小,發出的聲音大多是「嗚嗚嗚」而不是「汪汪汪」。
不知道對「打入死牢」是有知還是無知,不論是領養區或是收容區的棄犬,只要有人靠近,所有的大狗、小狗,都會群起而吠,而且大多是搖尾乞憐,似乎期待能被帶走。「裡見八犬」和「十一狗」是區內年紀最小的兩群棄犬;牠們擠擠挨挨,眼睛發亮,身子發抖|因為工作員剛洗過狗籠,牠們的身體是溼淋淋的。
在防疫所被收容的棄犬,向來是進多出少;大多數被送到這裡的棄犬,命運就是被安樂死。金門的棄犬,多年來生生不息;矛盾的是,牠們生下來,就是為了送死?
造成這種悲劇的原因,可能是流浪成犬難以捕捉,公狗及母犬,到處風流之後,一窩又一窩地生;也可能是家犬的飼主沒有為牠們結紮,等到母狗生下小狗之後,養不了那麼多,就淪為棄犬;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部隊裁撤之後,軍營裡的狗淪為流浪犬,成為棄犬的製造機。
狗與人類彼此已經是一萬年以上的老朋友。狗不只是人類的寵物或家奴,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例如十二生肖中排在第十一位的,也就是金門話中所說的「十一狗」。另外,日本的「里見八犬傳」則是以八犬士為主角|內容敘述日本戰國時代,八犬士拯救里見家的傳奇故事。八犬士分別代表著「仁、義、禮、智、忠、信、孝、悌」。
狗的一身,從頭到腳,都是華人語言藝術中的題材;例如:狗耳朵上戴銀響鈴|洋洋得意。壁上掛狗皮|不像畫(話)。狗頭鑲腳|裝羊(佯)。狗舌舔刀口|不知利害。宴席上擺狗肉|少見。狗骨待客|誰也不啃(肯)。狗屎作鞭|文(聞)不得,武(舞)不得。狗尾巴上吊令旗|耀(搖)武揚威。狗嘴裡投骨頭|投其所好。
狗的學名是「Canis familiaris」,意思就是「家犬」。在漫長的演進過程中,世界上已經沒有真正「野生型」的狗(以上根據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發行的︽臺灣棄犬問題探討與對策︾)。
狗不僅可以為人類服各種勞務,包括看門、搜查、救難、牧羊、導盲:::,更重要的則是陪伴人類。只要飼主能真情照顧牠們,牠們不僅不會虧待飼主,甚至會加倍回報。
不過,養狗的人在養狗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後行」。行政院農委會所謂的「三思」就是:思考「我為什麼要養狗?」;思考「我會照顧牠一輩子嗎?」;思考「我會真心對待牠嗎?」
如果三思之後,覺得自己真的有能力養狗,除了光顧寵物店之外,也可以到防疫所看看有沒有和自己有緣的狗;若有,便可以帶牠走出死牢。 不過,光是認領養絕不足以讓流浪狗不再流浪,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家犬飼養者,應該落實為犬隻結紮的行動,以免一代又一代的新生命,一生下來,就準備再去投胎!
到防疫所認領養棄犬,必須自付寵物登記費四百元,但防疫所會免費奉送「八合一」疫苗,並為被領養的家犬免費結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