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接受澳廣專訪》李縣長:只有追求和平才能創造兩岸三贏

發布日期:
記者: 陳榮昌/縣府報導。
點閱率:433

澳洲國家廣播電台北亞特派員Shane McLeod針對小三通議題來金訪問,並於昨日上午拜會專訪縣長李炷烽。對於台灣近年來一直推動去中國化,他與金門鄉親同樣反感,因為政治是一時的,無法凌駕於文化之上。只有追求和平,才能創造兩岸三地三贏。

澳洲國家廣播電台北亞特派員Shane McLeod是在縣府新聞課長傅仰土陪同下到府拜會,也前往水頭等處,採訪小三通、金門戰地遺址等主題。

Shane McLeod對金門的歷史感到好奇,也詢問金門人對大陸的觀感?

縣長李炷烽表示,金門居民都是由大陸中原遷來,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金門可以說是保有中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地方,也是中華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典型之處。

Shane McLeod提問,金門因政治因素,與大陸分隔,現在有任何改變嗎?

李炷烽指出,金門與大陸的關係,受到文化、地理區位影響,關係密切,但因半世紀來,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的鬥爭而隔絕,但就文化言,金門與大陸密不可分,只是因為制度不同,思考方式不一樣。不過,台灣近年來一直推動去中國化,引起金門鄉親反感,因為政治是一時的,無法凌駕於文化之上。

李炷烽說,二○○一年起,金廈小三通實施,斷絕五十年的兩岸恢復往來,但是,李炷烽表示,其實受惠更多的是台商,因台商只是過境未消費,對地區的經濟繁榮助益有限,這也是小三通實施八年後,鄉親沒有感謝的主要原因。雖然如此,李炷烽指出,小三通後,金門鄉親的視野更開闊,面向更廣,對大陸也更瞭解,也提供許多的發展機會,尋找出新的發展天地。可惜小三通侷限多,未來如果政治再往前推動,大陸將是沃土,也是值得期待之地。

談及金門人夾在大陸與台灣之間的心情,李炷烽表示,在冷戰時,金門是兩岸對峙的最前線,是犧牲者,加上軍事統治,根本毫無民主法治可言。戰地政務結束後,恢復兩岸往來,但台灣中央仍以台灣優先、台灣第一作為考量,過去,金門是兩岸軍事的犧牲者,現在仍是兩岸政治的籌碼,金門並無主體性。

李炷烽說,金門比台灣更瞭解大陸,比大陸更瞭解台灣,未來兩岸和緩後,在經貿合作方面,金門可擔任平台與機會。

由於兩岸因主權爭議紛擾多年,李炷烽認為,如果能回復辜汪九二共識,在文化、體育、經貿方面多合作,對民眾來說會較有意義。李炷烽說,老百姓在意的是能否安居樂業、和平繁榮,但民進黨的鎖國政策,造成兩岸無法合作,是最大的損失。

李炷烽強調,離島需要中央政策的支持,但在民進黨鎖國政策下,原本兩岸和緩時,是黃金時期,可惜金門被耽誤了,李炷烽說,「不只金門被耽誤,兩岸也被耽誤了」,只有追求和平,才能創造兩岸三地三贏。但如果搞對抗,大家都會是受害者。

李炷烽表示,金門的鄉親要送給兩岸政府一句話,「戰爭無情,和平無價」,二十一世紀的公民,每一個人都會唾棄戰爭,因為戰爭不能解決兩岸的問題,只有和平與發展,才是大家的共同願望。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