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洗手智慧小列車開進校園
每年四到六月是腸病毒疫情流行高峰期,金門縣衛生局辦理「快樂洗手智慧小列車」巡迴校園衛生教育宣導活動,昨日開抵金城幼稚園校園宣導,邀請小兒科醫師蔡建鑫教導小朋友正確洗手,建立校園防疫機制及適時傳授正確防治觀念,共同防堵腸病毒等傳染病入侵危害校園。
有鑑於腸病毒71型在沈寂二年後,最近有活動情形出現上升趨勢,依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統計資料顯示,截至今年一月底最新統計,全國疑似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通報共25例,其中12例為確定病例,檢驗結果均為腸病毒71型,疫情明顯較去年同期為高,提醒家中有五歲以下幼童的家庭,必須提高警覺。
本縣至今雖尚無通報病例,但腸病毒71型病毒為導致重症與死亡最主要型別,對應幼兒學童健康威脅極大,為加強校園腸病毒防治工作,除針對各國小低年級學童及幼稚園幼生等高危險群規劃辦理巡迴衛教宣導外,其中針對幼童較多的大校,特邀請轄區小兒科醫師藉由多年診療經驗,並適時傳授正確之防疫觀念,共同防堵腸病毒等傳染病入侵、危害,各單位、學校仍應加強警戒,萬不可掉以輕心。
衛生局辦理這項「快樂洗手智慧小列車」巡迴校園衛生教育宣導活動,安排於三月二十日起至四月九日巡迴地區各所學校展開巡迴宣導宣導場次共計廿七場,昨日上午率先抵賢庵、古城國小宣導,下午三時前往在金城幼稚園活動中心展開,邀請小兒科醫師蔡建鑫傳授正確防治觀念,由國小一、二年級與幼稚園大、中班小朋友出席參加,活動有帶領學童跳健康操,腸病毒防治小常識宣導、宣導洗手預防腸病毒的觀念,並向學童示範「濕、搓、沖、捧、擦」的洗手五步驟,最後也進行有獎徵答,希望能建立學童重視衛生和勤洗手的觀念。
蔡建鑫醫師在宣導中指出,腸病毒主要經由腸胃道或呼吸道傳染,亦可經由接觸病人分泌物而受到感染,傳染力雖強,但透過簡單的衛生保健習慣,即可降低感染的機會,因此預防腸病毒最佳方法為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正確採取「濕、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並做到「預防腸病毒八秘訣」:如「在腸病毒流行期間避免出入公共場所」、「注意居家環境的清潔與通風」等措施,以有效降低傳染機率。遠離腸病毒,最基本方法就是從正確的洗手開始,家長及小朋友都應該養成使用肥皂洗手的習慣,每次至少要搓揉20秒,洗手後最好使用擦手紙擦乾,以降低嬰幼兒感染的機會,如果幼兒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持續嘔吐、肢體麻痺、抽搐、呼吸急促等情況就應該立刻就醫。並親自向學童示範「濕、搓、沖、捧、擦」的洗手五步驟,希望能建立學童重視衛生和勤洗手的觀念。
蔡建鑫表示,目前還沒有一種很有效的方法去提昇我們的免疫力,進而絕對預防腸病毒感染。但我們有一些作法,可以減少腸病毒感染的發生率,平時應該多注意營養與運動,讓我們的免疫系統處於最佳狀況。在腸病毒的流行期,避免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以減少接觸腸病毒的機會,並隨時注意洗手,隨時注意避免亂摸鼻子與嘴巴的不良習慣。一旦小孩生病了,必須帶去看醫師,確定是否為腸病毒感染,並接受必要的治療。並強調腸病毒最有效防範方法為勤洗手及提升抵抗力,因此學校除了藉由活動推廣「勤洗手」運動外,更重要的是教導小朋友養成「均衡飲食」及「規律運動」的好習慣,落實「勤洗手、吃得巧、動得好」健康三大法寶,讓小朋友健康成長。
園長盧淑惠表示,台灣地區近來陸續傳出腸病毒案例,腸病毒已進入第一波高峰期,為避免疫情發生時造成蔓延,影響到孩子們的健康,除了衛生局派員至校舉辦活動宣導,園方也利用每週晨間活動或各種集會時間加強教師防疫機制教育並定期、不定期的實施清潔消毒工作,或融入課程進行教學,指導幼兒衛教防疫常識或由校護安排班級,進行小組的指導小朋友正確洗手方法。同時呼籲家長若在腸病毒流行期間應儘量避免帶幼童到公共場所,並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以降低感染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