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銀體溫計環署公告分階段禁止
水銀為持久性生物累積物質,即使極微量也可能對環境及人體健康產生高度危害,一般家庭較常使用之水銀溫度計常因拿取不慎破損,造成水銀外洩危害家中成員的健康,加上目前國內電子式無水銀溫度計發展技術已逐漸成熟,為降低水銀對環境及人體的潛在危害,環保署昨日公告「限制水銀體溫計輸入及販賣」,從今年七月一日起實施,禁止水銀體溫計的輸入、販賣,以電子式體溫量測設備取代,該法上路後,優先禁止水銀體溫計流入一般家戶及其他非醫療機構,再逐步擴大管制層面至醫療機構。
本縣環保局指出,據環保署統計,國內每年平均水銀體溫計之使用量高達約五十二萬七千支,以每支水銀含量一點二公克計算,水銀使用量約六百三十二公斤,相當於五千二百七十萬支日光燈管的水銀含量。
環保局表示,水銀體溫計經常為一般家戶、醫療機構使用,普遍性及使用數量大,加上易碎的產品特性,破碎後溢出的水銀常不易妥善回收處理,進而產生高度曝露的危險。且目前替代的電子式體溫計生產技術成熟、使用情形趨於普遍,民眾不用擔心未來買不到體溫量測計。
環保局說,環保署此項公告主要是規定自今(九十七)年七月一日起輸入業不得輸入水銀體溫計,但公告日前已取得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發水銀體溫計輸入許可證明文件的業者,於證照有效期間輸入的水銀體溫計,不在此限;另販賣業不得販賣水銀體溫計,但於民國一百年七月一日前販賣與醫療機構者,不在此限。另外,醫療機構亦不得從事體溫計批發、零售及贈送。輸入業者若違反規定將處以新台幣六萬至三十萬元之罰鍰,而違反規定的販賣業者及醫療機構將處以新台幣一千二百元至六千元之罰鍰。
環保局表示,水銀為持久性生物累積物質,使用不慎將會污染環境,且危害健康,如一九五三年日本發生嚴重的水俉病,有將近一萬二千六百人因長期食入被污染水體養殖的海產類,而確定罹病,造成至少一千四百人死亡;目前世界各國多已禁限用含水銀產品,如瑞典、丹麥、荷蘭等歐洲國家及美國部份州政府已訂有法令禁限用含水銀產品,其中包括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水銀體溫計。
環保局除呼籲民眾儘量使用獲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檢定合格且安全的接觸式電子式體溫計,既準確又環保!也提醒民眾,如不慎打破水銀體溫計,不可使用一般的清潔用具,更不可以使用吸塵器,應該利用硬紙板、空針筒或吸球將散落的水銀粒吸取回收,再妥善密封貯存,以免造成吸入性水銀中毒。針對家戶排出的水銀廢棄物,近期亦將研擬建立回收管道,將水銀對環境之污染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