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民眾公墓懷恩堂重建落成

金城民眾公墓懷恩堂重建落成
清明掃墓即將到來,金城民眾公墓「懷恩堂」重建落成,昨日由縣長李炷烽主持剪綵啟用,李縣長希望大家能懷德感恩、飲水思源,讓祖先安寧有所,庇祐子孫平安。
金城民眾公墓闢建於1954年,為金門五座民眾公墓中歷史最久、最具規模,塋葬二萬多人,其中,原有祭祀堂年久失修,金門縣殯葬管理所編列新臺幣一千三百多萬元於去年四月動土重建,於日前重建落成,並由縣長李炷烽題名為「懷恩堂」。
「懷恩堂」重建落成的啟用剪綵暨地藏王菩薩開光典禮,於昨日上午十時三十分舉行,縣長李炷烽偕同金門佛教會理事長釋性海法師、縣府主任秘書盧志輝、民政局長洪國正、金寧鄉公所秘書傅仰鑫、金寧鄉民代表會主席李正騰、殯葬管理所所長楊誠友等剪綵,及上香祭拜。縣府局室主管許乃權、翁正義、許鴻志、李秀荷、黃景舜、李再杭、李錫回、金寧鄉民代表陳成勇、村長許明吉、許績用、學校校長許維民、李仁木、王添泉以及佛教會蓮友在場觀禮。李縣長肯定民政局、殯葬管理所督促承包商執行該工程的效率,順利趕在清明節前完工啟用,並配合公墓整體環境的美化和建設,讓該墓園呈現公墓公園化,不會讓人感覺是個陰森森的墳場,提供緬懷追思先人英靈的好處所。
李縣長表示,祭祀堂取名「懷恩堂」,意思是指懷德感恩,金門五十多年沒有亂葬問題,感念過去金防部司令官兼戰地政務委員會主委闢建公墓的遠見,才能讓金門的環境能有今日的局面。他也說,殯葬管理所每一年都編有預算經費來鼓勵獎助鄉親將以前無法安葬在金城公墓的先人墳墓,遷葬到金城公墓,或是完善的納骨塔,地區的佛教團體也配合節慶來舉辦追思法會,會讓先人的英靈獲得更好的尊嚴。
李縣長也表示,未來還是會持續的推動墓園建設和公園化,務期做的更好,他也希望大家能飲水思源,讓祖先安寧有所,庇祐子孫平安。剪綵啟用典禮前,性海法師主持為地藏王菩薩開光儀式,並率領三十多位蓮友誦經祈福,場面莊嚴肅穆、充滿法喜。
殯葬管理所所長楊誠友表示,「懷恩堂」是採閩南傳統建築型式,外形莊嚴樸實,室內面積近一百七十五平方公尺,供奉白玉地藏王菩薩,大堂兩側則安置無主或單身榮民的神主牌位。
楊誠友說,祭祀堂的重建,是為了促使後輩感懷先人德澤,並革除傳統公墓陰森的印象,走向公墓公園化,讓人們接受生老病死只是自然的現象,死亡則是必然的階段,也促使後輩心存感恩先人德澤,讓人生的最後旅途能夠走得莊嚴。
楊誠友也表示,金城公墓牌樓前右側原本泥土路面,為便於民眾塋葬及清明掃墓需要,併該工程施作長165M、寬4M連鎖磚道路。同時,在清明掃墓期間,墓園管理室也提供有掃墓工具和茶水,來服務鄉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