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走過70載金山池「路亭」將重見天日

發布日期:
記者: 李金鎗/金城報導。
點閱率:761

位於古官道金山池旁的「路亭」,歷盡滄桑七十載,往昔是供行旅歇腳、遮雨場所,如今荒廢於人煙甚少的荒郊,目前金城鎮公所已委託規劃設計「金山池暨周邊環境景觀改造計畫」,除進行古官道鋪面改善、路亭修繕,也計畫推動閒置空間綠美化工作,讓「圳仔溝」及「古官道」成為尋幽訪勝、運動健身的好去處。

據金門縣文化局指出,古官道是從在大金門島西南建立千戶所城的金門城,通往東北的官澳巡檢司城,這條路從明代初年到民國四十年代,為貫穿全島的交通要道,無論官府文書傳遞、或官員往來經過的要道,自古即有「官路」或「大路」之稱。昔日金門城一帶農戶為挑運蔬菜至後浦(金城)販售,或到金城採買日常用品,而行走沿著圳仔溝的古官道路線,因此被當地人稱為「賣菜路」,由金城南門里許天乞在新橋附近所構建的「路亭」,則為當時往來菜販、路人歇息躲避風雨之場所,如今屋簷頹廢、雜草叢生。

位於空大金山池旁這座路亭,就是七十年前提供熙來攘往旅客歇腳棲息,風光一時的屋子。但路亭對現代年輕人來說,似乎都不曾聽過,但對老一輩的鄉人而言,它卻是耳熟能詳又相當親切的地方。

據金城耆老表示,過去交通不方便,由一村到另一村都要走很久的路,有心人在中繼站建立路亭,作為往來眾人休息喘氣處所,這種路亭以前很常見,現因交通方便使路亭漸消失功能,這座路亭或許是碩果僅存。

金城耆老指出,這座路亭興建於民國廿五年,是南門里許天乞(原住山前)出資白銀十元建造,提供熙來攘往旅客歇腳棲息,風光一時,其後路亭就乏人問津,最後荒廢於人煙罕至的荒郊。希望經由古官道與圳仔溝(浯江溪南線)的復原,成為尋幽訪勝、運動健身的好去處,提供居民另一個休憩場所,創造不同的生活體驗。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