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廈特區座談會各界集思廣益

發布日期:
記者: 李金鎗/金城報導。
點閱率:540
金廈特區座談會各界集思廣益

金廈特區座談會各界集思廣益

台灣競爭力論壇、金門縣政府合辦的「金廈特區座談會」,昨日在金門縣立文化局舉行,由金門縣長李炷烽、縣議長謝宜璋等人共同主持,台灣和金門學者專家、民意代表等就「兩岸共同成立金廈特區之願景」的議題,進行探討,縣長李炷烽期盼集思廣益聽取各方意見,研議「金廈特區」的可行性與具體施行方向,引導兩岸走向和解共生,邁向和平發展的契機。

這項金廈特區座談會昨日在縣文化局三樓會議室舉行,由縣長李炷烽、議長謝宜璋、台灣競爭力論壇總召集人林建甫教授、以及前立法委員吳成典共同主持。參加人員除了台灣競爭力論壇各組召集人,還邀請金門縣政府相關單位、民間社團機構、社會賢達及意見領袖及其代表等與會。

縣長李炷烽在引言時指出,今天這項議題不僅攸關金門的前途,也攸關兩岸的發展,還影響到亞太地區的和平與安定。李縣長也代表金門鄉親感謝台灣競爭力論壇所有前輩,對金廈特區這個主題,作為發揮金門角色,扮演金門功能,引導兩岸走向和解共生,邁向和平發展的契機。

李縣長表示,金門是台灣一個門戶,廈門是大陸一個門戶,正好一個是金門,一個是廈門,廈門是中國大陸見證六十年以來四大經濟特區之一,所以廈門是大陸近幾十年發展一種不同制度,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國兩制的一個實驗區,廈門近年在大陸的發展,因大陸政府同意用另一種體制發展,所以創造出今天的繁榮與進步。相對的中華民國的門戶|金門,從1949年到今天這六十年時間,一直到金門結束戰地政務之前,金門也是中華民國政府底下另外一個特別行政區,因他所實施的制度和台澎都不相同,所以金門是中華民國政府底下一個特別行政區,也是中華民國政府一國兩制實驗區,今天將這兩個不同特別區做一個媒合、溝通,來尋找下一個世紀、這個世紀兩岸共同的前途。

李縣長也強調台灣競爭力論壇今天選擇這個主題,既務實、有歷史根源,又有前瞻,能夠規劃到未來歷史的發展。李縣長說一個門如果只有一扇門則稱為戶,真正能夠成為大門必須要有兩扇戶才能成為大門,所以兩岸要走向和解共生,要走向共同發展,必須要有一國兩制底下的金門與馬祖,以及中國大陸的廈門,兩岸統合、才能開大門走大路,因為金門代表台灣單扇這扇門,加上廈門單扇門,才是中華民國走向富強康樂的一個大門。因此只有金門與廈門這二個正門才是開大門走大路。因此從歷史淵源、歷史角度來看,從務實的角度來看,既得的成果來看,這是我們的機會。去年十一月六日在縣議會提出金門可以作為一國兩制的實驗區,事實上我的主題是為台灣尋找一個出路,所以金門一項制度無非是要為台灣尋找創造一個機會,為中華民族開展一個生機。期盼大家認真來探討金門在中華民國體制下,七十年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安定台灣、澎湖的後方,但是隨局勢改變,兩岸走向和解,追求和平主流的今天,我們如何讓金門的制度,透過一種轉型變化,來和廈門特區結合。李縣長說兩岸之間因在不同主義,不同思想、政治、體制下衍生出很大的隔閡,台灣以金門馬祖、大陸以廈門作為前沿,把可能產生的矛盾,思想上的衝突來尋找一個融合交流的舞台,消除彼此間的顧慮,進行許多的實驗,為未來新中國找到二方面多能接受,而且能共同發展的利基。

台灣競爭力論壇金廈特區組召集人、前立委吳成典則指出,這次論壇很特殊,有許多來自各階層有名教授在論壇開講,希望在金廈特區論壇議題能在兩岸帶動起來,讓金廈特區變成具體有用的。吳成典指出心目中的特區有三種,第一種是很嚴謹,有利特區法來執行,另一種是法律上能彈性處理現有法律,第三種是現有法律我們尊重,法條上不用彈性處理,找特案來刺激必須的發展,金廈應該是屬於第二與第三種之間,不要從基本法切入,以尊重現有法律為主。

吳成典指出了解的金門一路走來都處於特區中,過去是僑鄉,鄭成功反清復明、金門實施戰地政務,到今天實施小三通都是特區之例。所以金門、廈門都是特區,在政治上金門廈門地理位置上接近,制度不一樣,但要尊重彼此法律,由司法來仲裁,未來可以到金門來談判。在經濟金融上,大陸人民幣應建立清算機制,讓人民幣自由流通。最後談到大學城觀念,只有學生來金就讀,如同過去駐軍一樣,讓地區人潮帶動商機。因此金廈特區有很多事可做,如果政治上從談判中心,經濟上從金融特區,文化教育上從大學城做起,基本架構就已定型,金廈建橋相連,結合成海上雙子城。希望兩岸中國人發揮智慧,轉化觀念,一起來營造這難得的歷史機遇。(相關報導詳見二、三、四版)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