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廈特區/專論》金廈特區芻議 /吳成典

發布日期:
記者: 報導。
點閱率:574
字型大小:

金門與廈門之間,海上交通船定期航班,已經通往七年了,「小三通」從一開始每週二、五兩班,到現在每天往返廿幾個航班,可以說一路運行順利,累積金廈來回人次超過三百萬。在民進黨執政期間,兩岸能夠有這樣的直接往來,誠屬不易。當年金廈定期航班的共識簽署,由「金馬地區兩岸交流協會」代表參與,其實過程也是一波三折,總算後來協議在兩岸當局默認之下,低調上路,這臨門一腳是金廈交往的關鍵,執行的六、七年期間,一再簡化程序,從插旗以及引水入港問題到船票排班營運等等細節,兩岸交流協會不斷溝通協商,得運行多年,足為成功典範,將來此一「金門模式」,是兩岸進一步交流的重要參考。

兩岸原來對峙50年,在不同的制度、社會價值、生活方式之下,各過各的,開放交流以後,互動頻繁,兩岸從「沒有關係」變成有關係,而且這個關係,直接觸動兩岸驚天動地的質變,大陸已經走出「共產」的陰影,經建一日千里,台灣則從「小龍」轉變成「飛龍」,兩岸原有的秩序步調隨著時間潮流改變了,而且改變之大,可謂浩浩蕩蕩。

兩種不同制度的社會,要進一步交流融合,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工程,除了要給予時間的緩衝之外,必定要經過一個機制的過渡,這個機制就是須要一個區域性的特別過渡統合,就像一座實驗性的舞台一樣。金廈兩島近在咫尺,自古以來就是兄弟島,由於人為因素,兩岸隔絕半個世紀,相互不往來,而且歷經五次戰役,金門的戰地命運,很像歐盟議會所在地,史特拉斯堡一樣,它曾經多次被德法輪流統治過,現在變成中立的永久和平地區。金廈特區的形成,也是受內外環境的催促,看樣子是自然天成的,不過還賴各方有志之士以及兩岸高層的引導,發揮影響力,讓特區的內容更具有時代的意義與使命。

兩岸「情」易通非全通,「理」可順非全順,「法」該適難以適,所以通情、通理、通法是兩岸社會融合不可或缺的工作,這「新三通」其實才是真正困難的部份。台灣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居民,原鄉都在福建省,透過金廈特區的廣泛交流,而且實實在在帶給兩岸人民利益,自然情理通暢,至於法的部分,因為兩岸交流,人民互動,難免會引來糾紛,在特區裡要設立「兩岸事務糾紛仲裁法庭」,要求特區內同時適用兩岸法律,在過渡實施期間,存異求同,要互相尊重。17年前,兩岸紅十字會的刑事犯罪引渡條例協議,是在金門簽署,至今尚未修訂。金門應該進一步規劃成兩岸談判的地點,兩岸交流事務十分繁瑣,選定特區金門,做為談判議事的中介場所,比照聯合國在紐約兩棟大樓的模式,在金門興建台灣大廈與大陸大廈,做為定期與定點的兩岸談判,每年春季一會,秋季一會,一些法條有時間性的,可以定期修正,設置「兩岸談判中心」,有議題時談議題,沒有議題可以聯誼,如此帶動金門發展,使金廈特區發揮區位優勢。

此外,特區內人民可以享有相互的國民待遇,醫師、律師、會計師等等可以相互執業,金廈特區內互設銀行,人民幣與台幣流通,形成金融特區,如此兩岸不必簽署「清算機制」,一樣可以達到清算的作用。生活上,金門廈門要發展生活共榮圈,以廈門大陸雄厚的經濟資源,帶動金門離島的生機出路,兩岸再構築跨海大橋,供應水電,視訊、電訊互通,則金門廈門可以發展為東方杜拜,兩岸皆居首功,在歷史上必定可留下燦爛光煇。同時開放大陸學生,到金門讀大學,台灣各大專院校到金門設校,使金門成為具兩岸特色的大學城。

金廈特區很多事情可以做,不過先其易者,如果政治上從「談判中心」,經濟上從「金融特區」,文化教育上從「大學城」做起,基本架構就已成型,金門廈門建橋相連,結合成海上雙子城,這也是繼小三通第一階段完成以後,兩門進一步融合的深層方案。金廈特區更是閩南文化的中心,從金廈連結到閩南連結,必定是大陸海西計畫重要的一個環節。金廈一門,這是老天留給我們的一個舞台,希望此刻兩岸的中國人,發揮智慧,轉化觀念,來營造這難得的歷史機遇。兩岸人民共創金廈雙子城,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看起來是「一中」,其實也是「兩制」,你說一國也可,兩國也可,讓歷史去給答案吧!(台灣競爭力論壇金廈特區組召集人)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