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金門金門學將移師台中擴大對話
2008「金門學」走出金門,移師台灣,擴大對話。金門縣文化局與文史工作者等多人,將於六月十四、十五日在台中市中興大學,與包括中國大陸、日本、韓國、香港及台灣本島學者、專家,舉辦學術研討會及「亞洲視野下的金門學」圓桌會議。讓深耕十多年的「金門學」,不只在金門累積成果,凝聚認同,也能引起台灣本島,甚至國際亞洲研究者的重視。
金門縣文化局表示,金門的過去是僑鄉、前線,看似邊陲、流離,卻因此擁有獨特的人文景觀與歷史記憶,在今天全球化的時代,已經成為大陸.島嶼.台灣.海洋,整個亞洲研究的焦點。
昔日第一屆「金門學」在金門,第二屆移至台灣,代表「金門學」不只扎根了地方,也具備對外發聲與外界交流的能量,未來不排除以一年金門一年外地的方式接棒,讓「金門學」的議題深化。
這一屆金門學的研討主題為「烽火僑鄉.敘事記憶:戰地.島嶼.移民與文化」,縣府文化局與合辦的中興大學文學院、臺灣敘事學學會、國立金門技術學院、金門學研究會等單位,擬就海洋.家國與離散、近代臺海體系下的金門、金門的國籍與身份移動、歷史記憶與金門想像四大子題,邀請學者撰文討論,舉凡日治時期的金門敘事、方志書寫中金門形象的轉變,歷史教科書的「消失」現象、傳教士在金門、金門籍作家獨特的戰地經驗與雙鄉視角、熱門的「雙門對開」小三通議題、金門民間文學所反映的風俗與記憶……等,都為「金門學」伸展出更廣闊的討論平台。
文化局指出,經縣府及地方專家學者、文學作家、文史工作者的努力,金門學已經累積出傲人的成果,不論是社區營造的認同凝聚,或是產業再造的經濟提振,甚至是金門書寫的豐富典藏,這幾年為金門創造出難以估算的人文價值與文化意義,不只各縣市紛紛前來取經,也吸引學界的注意,認同金門的地位。
恰如其名中的「門」字,既意味過去國共對峙時期門裡門外的禁忌、區隔,但也是今天兩岸新局及台灣面對整個亞洲區域,海洋視野下的溝通、轉介與交流之「門」;「進入金門」與「打開金門」的「門」是論述金門學,解析金門僑鄉、戰地歷史背景最具濃縮的意象符碼,移師台灣中部舉辦2008金門學學術研討會,正代表金門已經「準備好了」,有論述自己、行銷自己、拓展自己的能力。
此次的研討會,除金門、台灣的學者專家外,還有來自中國大陸、香港、日本等地的學者與會,有難得的多元化、多角度對話空間,安排在第二天下午舉辦的「圓桌會議」,將有前文建會主委陳其南、廣州中山大學副校長陳春聲、東吳大學講座教授王秋桂、政大台史所教授戴寶村等人,就「亞洲視野」的角度,對金門的過去未來提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