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安堂醮慶有請石獅爺「安座」

萬安堂醮慶有請石獅爺「安座」
沙美石獅鼎足立,一黃二灰三金睛;或踏日月或執劍,臨風顧盼護昇平。沙美萬安堂昨天舉辦安鎮石獅爺的儀式;遶境隊伍巡行到「五柱」、「樹腳」、「西甲」等三地,在石獅爺前請神祝聖。
沙美境內有三尊石獅爺,一尊在「五柱」,一尊在「樹腳」,一尊在「西甲」。「五柱」的風獅爺主體是鮮黃色的;鬚眉及卷鬃是青色的,祂右腳踩紅日,左腳踏皎月,歪著頭看人;是一尊造型可愛的石獅爺。
「樹腳」的風獅爺看起較古,五官及肢體的輪廓和紋路不深;祂前腳捧著「令」印,後腳蹲踞,轉頭向右。表情似笑,非笑,略帶神祕。
「西甲」的石獅是重新雕過的,紋理細緻。獅身是石頭的原色-灰色,但眼塗金睛,口含金珠,胸綴金鈴,右腳捧金印,左腳持金劍,臉看右前。
石獅爺有位於屋頂的,有座落於村口的;有直立的,有蹲踞的;有雄的,也有雌的。石獅爺又名「風獅爺」,因為在金門間信仰中,祂具有鎮風煞的功能。不過,石獅爺不僅有鎮風煞的功能,傳說祂還有鎮壓厲鬼或防止妖魔作祟的祭煞功能;有剋制蟻害的功能;還有鎮水箭、鎮路煞的作用;不僅如此,祂還能衛護風水或破解村落犯沖。以沙美「樹腳」石獅爺而言,祭煞功能較為顯著。
農曆三月十六日、三月十七日是沙美萬安堂上半年的醮慶;不同於往年,今年多了安鎮石獅爺的儀式。
安鎮隊伍包括保生大帝、林王爺、李王爺、蘇王爺、太子元帥的輦轎,還有吳真人、孫真人、林王爺、蘇王爺、太子元帥等神明的乩童;另有穿著長袍馬褂的鄉老張泗平、張水恭,還有隨香的善男信女。
萬安堂的保生大帝有兩尊,一為吳真人,一為孫真人;太子元帥即為別處所稱的「三太子」。
據萬安堂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張雲盛表示,蘇王爺的降乩之後,中途離開,借乩給薛王爺。
薛王爺經由神譯,傳達了如下的意旨:「吾乃薛王,蘇王有事不能回廟。多謝諸眾,今為諸神慶祝聖誕,安鎮石獅爺;玉皇降旨,祥雲照臨;今後作醮,由道長請石獅爺神入廟參與醮事。」
萬安堂上半年的醮慶,主要是為了酬答眾神,這是地方民俗,也是慣例;今年多加了安鎮石獅,則是為了與人方便。原來,行政院新聞局要求委製節目的單位,要把風獅爺「安座」儀式拍攝成紀錄片。製作單位求助於萬安堂;萬安堂管理委員會向「保生大帝-孫真人」請示後,獲得應允,並由太子元帥領銜,在石獅爺安鎮儀式中施法。
張雲盛表示,根據神明的指示,沙美三尊石獅爺都是萬安堂所屬的神明;在萬安堂醮慶時,都要請三尊石獅爺參與;此外,三尊石獅爺都要以農曆四月初二為春秋日,由各「角頭」犒軍。
不過,「五柱」的居民提出疑問:以往每年農曆十二月九日都會拜石獅爺;如此一來,是不是要改期?又或是一年拜兩次?
道長吳明福則表示,石獅爺一直被奉做神明,在萬安堂醮慶時,都會請石獅爺接受祭祀,過去一向如此。
昨天的石獅爺安鎮儀式是於「送天公」儀式之後舉行;儀隊由萬安堂出發,路過張氏宗祠,經五柱、樹腳、西甲,回到萬安堂。遶境結束後,太子元帥藉由乩示,要信眾到石獅爺前「化符」。化符之後,安鎮的儀式就算是大功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