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李梨山絕活製作高甲戲偶戲服5月10日至28日文化局展出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專訪報導。
點閱率:419
字型大小:

賣著潤餅皮,縫著戲偶衣,古早食與藝,兩樣都不離!在新巿里舊巿場賣潤餅皮的李梨山,除了擦餅外,還有一樣無師自通的手藝,那就是製做高甲人物的布雕戲偶戲服;不僅如此,偶爾還要帶著「殼胡」去為喜慶活動「嗚咿」一下。

金門縣文化局將於五月十日至二十八日舉辦「李梨山戲偶戲服展」;屆時,民眾就可以看到他的作品。

民國二十三年出生的李梨山,原本住在古寧頭。差不多在三十二歲到四十幾歲的十年左右,他與同村的人白天上山種作,下海採集,晚上就在「門口埕」與同好們研究高甲戲。李梨山演的是武生的角色,並且會拉胡琴。

當年,古寧頭的高甲戲班有三十多人,除了唱戲自娛外,還會應邀為廟慶演出或參加勞軍。時空變遷,高甲戲班收了場;李梨山於民國六十三年到臺灣開雜貨店,卻沒有忘情於高甲戲;他無師自通,製作六寸大小的高甲戲戲偶。把台上人身等大的戲服,轉化成桌上擺設的袖珍戲服。他的第一樣作品就是穆桂英與楊宗保。

李梨山的這項手藝,十多年前曾意外被電視台相中,並在巴戈主持的綜藝節目中亮過相。

民國八十七年左右,李梨山回到古寧頭,並當選第七屆里長。任內的大事,就是與李增德(曾任金門縣議會主任祕書;已退休)、李炳團(曾任前立委吳成典辦公室主任)等人,及其他同好,恢復高甲戲的薪傳工作;可惜這個任務,後來仍然難以為繼。

李梨山表示,古寧高甲戲的成員目前都在,每個角色都集全;只要政府有心,重組並不困難。不過,教習的對象,不必以學童為主;高甲戲比較適合中老年人參與,可以轉由參加永續就業的僱工取材,尤其是金門婦女的活力最強,最樂於學習。如果能以工作為誘餌,願學的就優先派給工作,一定會有人趨之若鶩;學成了,再安排表演,並給他們鐘點費,為觀光效力,一定更有吸引力!如此一來,這一個具有古早味的民間藝術,就可以傳承下去了。 

由於眼前沒有高甲戲可以演,李梨山就埋首於高甲戲戲偶的設計。高甲戲是真人演出,戲偶則是工藝品。他用石膏模做出文生或武山的頭,用布紮成軀體,用鋼絲做出手腳,重頭戲則是戲偶的帽、盔、衣、履、蟒袍、頭飾等等。布偶的頭顱,有時也會取用現成的。衣服上的繡花,有些要請人代工;有時得花二、三千元請人繡花。不論走到那裡,他都會留心可以使用的錦緞、珠飾等,並買下備用。

以關雲長戲偶為例,造型是頭戴帥盔,擐甲披袍,背插五方旗(四支護身旗),手執偃月刀。李梨山表示,關公一定要既穿甲又披袍,而且衣著必須是綠色的。

他所做的戲偶,通常是一組一組的,為的是傳達一齣戲的概念;例如關公保二嫂是一組(甘、糜二夫人與關羽),五虎將是一組(綠關公、黑張飛、白趙雲、黃黃忠、錦馬操),黑白蛇是一組(許仙與白蛇和青蛇),空城計是一組(孔明與啞童),薛丁山與樊梨花是一組,王天化與何德清比武也是一組。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