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副校長馮達旋拜訪金門技術學院
首次來訪的國立成功大學資深執行副校長馮達旋,感受到金門特殊的閩南文化風貌和古蹟文化資產、也巡禮獨特的戰役史蹟。新加坡長大的馮達旋更是親自體驗到金門的僑鄉文化,在拜訪金門技術學院校長李金振,也代表成功大學就推動研究閩南文化這一區塊,尋求未來能與金門技術學院、廈門大學共同聯手,一起努力發展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閩南文學據點。
馮達旋和曾任成功大學主秘的李金振,兩人相見歡,也就成大與金門技術學院未來的攜手合作研究發展閩南學術文化問題,交換意見。
馮達旋說,他對於「金門」這個島嶼的名字並不陌生,在新加坡有金門同鄉會的組織,他的許多朋友是祖籍金門,從小就聽過有關許多金門的事,尤其是金門歷經戰爭和砲戰的烽火歲月,而依然屹立不搖,讓他一直嚮往有機會能看看金門的面貌。
在美國受高等教育的馮達旋,是傑出的理工專家,去年才應成功大學禮聘來到台灣,在成大新聞中心副主任李金駿的陪同下,夫婦倆是首次來到金門,受到金門技術學院校長李金振的熱忱歡迎和接待。
馮達旋表示,成大是以工學院起家、培育許多優秀的理工人才,在六○年代創造臺灣經濟奇蹟的過程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面對二十一世紀,培養理工和醫學的科技人才還不能滿足企業界的需求,也必須提昇學生的人文素養,也就是說,理工和人文是同等的重要性。
馮達旋表示,以金門處於台灣和大陸的中間地理地位,台灣和大陸的關係,金門就要起最重要的地位。他說,閩南有一千五百多萬人,每年中國大陸考大學的狀元學生,大都是來自閩南,還有歷史上移民到南洋,也大都是閩南人,所以南洋人民對於閩南一帶有著濃厚的感情。
馮達旋說,金門與廈門均位處閩南地區,同為閩南文化與世界文化的最重要對話窗口,尤其是金門已成為兩岸重要的門戶樞紐,扮演重要的角色優勢地位,金門可以做為台灣到中國大陸的門戶,未來如果能真正成為兩岸的門戶,將可取代香港和新加坡的地位,這也是金門未來發展的重要性。他說,以金門和廈門、泉州未來發展的關係,將會成為二十一世紀重要的經濟特區。
馮達旋表示,以南臺灣學術重鎮自居的成功大學,在積極建構國內文學體系,迎向世界的同時,也希望再將觸角延伸到閩南金廈區塊,未來能與金門技術學院、廈門大學聯手共同研究閩南文化,成大從臺灣文學出發,連結金門、廈門、泉州以及東南亞等一路發展的閩南文化,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閩南文學據點。
馮達旋並代表校方正式邀請李金振組團到成大做交流,啟動合作的腳步。金門技術學院校長李金振也表達樂意合作的意願。
李金振表示,金門歷史悠久,傳承了完整的閩南文化,可謂文風鼎盛之地。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中葉,金門鄉人大量出洋,金門也成了「僑鄉」,融入的南洋文化,也造就了僑鄉的文化。1949年以後,國共戰爭與兩岸長期對峙,金門又成了「戰地」,遺留許多獨特的軍事遺跡。他說,金門雖然現代化及都市化程度較緩,至今仍保存了閩南文化、僑鄉文化與戰地文化,但這幾年來,已隨著大環境的改變,金門保有的閩南文化資產也受到衝擊和破壞,不管是獨特的建築或是風俗禮儀,也慢慢有了改變,推動傳統文化的保存及再生,實為刻不容緩之課題。
李金振表示,該校目前有閩南文化建築系和閩南文化研究所,以金門為核心,擴及廈門、泉州、漳州以及台灣、南洋閩南文化之跨地域研究。他說,金門擁有豐富的閩南文化資產,有如一座寶山,亟待發掘發揚光大,希望未來能與成大等學校共同聯手來挖掘寶藏。
金門技術學院也利用馮達旋來訪的機會,安排一場講座,受教的對象是該校電子工程系的學生。馮達旋以「歷史對發展大學的重要性」,他談及世界各地許多知名大學,因為有知名的教授學者和專家,以及培養傑出的優秀人才,而大大的提升了學校的國際地位。
馮達旋也分享當年念理工的求學過程和經驗,他說,當年讀理工的原因和時下讀理工有所不同,所面臨的挑戰也有所不同,當年並不會擔心世界會面臨很嚴重的問題,如環境的污染、全球性再一次的災難戰爭、也不會擔心人與人之間的仇恨,現在因為訊息的快速傳遞,這些挑戰正是時下學生所要面臨的問題。
馮達旋也表示,全世界有六十億人口,能夠幸運的受到高等教育,是少之又少,所有大學生人數還不到萬分之一,他勉勵學生們要有宏遠的世界觀,希望該校學生能夠珍惜這個幸運的機會,好好的學習和充實,將來走出金門,碰到各種問題,才能以寬廣的知識來面對挑戰,接受全球性的競爭和面臨世界性的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