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學生健康縣府爭取中央經費推動
金門縣政府已通過九十七學年度推動健康促進學校計畫案,將呈送教育部審查,爭取中央經費支持,其中,菸害、視力、口腔、健康體位等項,為強化與改善的重點。縣府希望藉此培養學生生活健康化,營造健康成長的學習環境,及早達成各校皆成為健康促進學校的目標。
縣府教育局表示,金門縣屬離島,總面積為一五○‧四五六平方公里,人口六萬八千餘人,地區居民對健康生活型態的相關知識不足,再加上近年社會變遷快速,地區就業不易,年輕人口大量外移台灣就業,因此,單親家庭及隔代教養學童非常高,學童之生活、學習與成長值得關切。
教育局指出,金門縣所屬學校共二十五所,包括國中五所、國小十九所、幼稚園一所,學生人數共六千八百六十九人(國中2138人、國小4080人、幼稚園1249人),2003年開始加入推動無菸校園,2005年加入推動健康促進學校之行列,雖然起步較台灣晚,但獲得補助參與推動的學校逐年增加,2005|2006年健康促進學校2所,2006|2007年健康促進學校5所,2007|2008年健康促進學校9所。尤其縣府自籌經費補助未獲教育部補助之學校(2006|2007年補助3所、2007|2008年補助9所),積極鼓勵下,使金門縣96學年度推動健康促進學校的比例達到72%,依據教育局96學年度學生健康檢查及衛生局96學年度學生家長抽菸行為調查結果統計分析,有關菸害、視力、口腔、健康體位等,為地區目前迫切需要投注更多的關心與努力的項目,縣府除繼續輔導原推動健康促進學校永續經營健康促進外,也已成立地方輔導團,積極推動到校輔導,並藉由中央輔導團及地方輔導團力量,積極輔導學校評估分析健康促進議題,擬定計畫、收集資料與過程執行,及早達成地區各校皆成為健康促進學校的目標。
縣府說明,有關金門縣國中、小學校健康狀況,根據95學年度針對金門縣國小一、四年級及國中七年級學生健康檢查之結果,發現學生檢查異常主要項目為近視、齲齒及體位不良。
為有效改善這些問題,縣府通過九十七學年度推動健康促進學校計畫,該計畫經費申請總額新台幣二百八十萬八千元,將向教育部申請新台幣一百八十五萬元,地區配合款新台幣九十五萬八千元,重點在於菸害、視力不良、齲齒、體位不良等方面的改善。
縣府表示,推動學校健康促進計畫具有六大特色,包括:一、落實健康促進學校健康政策|明訂金門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全面禁菸」,並請各校教職員工生務必遵守相關規定;成立在地輔導團隊,實際執行所需任務,並賡續辦理到校輔導,除了對獲教育部補助經費之學校,金門縣自籌經費補助9所學校推動健康促進學校;二、發展健康教育、活動與生活技能|規劃一系列健康促進相關議題之研習及生活技能訓練,每年固定補助學校2萬元辦理田徑賽,並分區辦理游泳訓練;三、支持性提供學校健康之校園環境|補助各校統實健康中心經費,提供校園健康環境品質,爭取教育優先區經費改善餐廚設備、及改善飲用水設施;四、建立完善健康服務|國中小健康檢查除依教育部規定項目檢查外,委託金門牙醫師公會做全縣中小學童口腔檢查,並函請各校調整課間活動時間安排學童體能運動;五、健康促進學校理念與成果傳銷|函請各校全面推動健康促進學校及環境教育議題融入課程計畫,並納入課程計畫;社區結盟|結合各鄉鎮衛生所辦理健康保健行銷活動及巡迴健康檢查。
而在計畫策略方面,則將致力於跨縣市結盟、健全在地輔導團、強化學校衛生委員會、遴選中心學校、推動校際結盟、落實無菸校園。
一、跨縣市結盟:因地區推動健康促進學校起步較晚,又受限於離島資源有限,擬請中央輔導團協助推薦績優示範縣市,由教育局組團赴台觀摩學習,以提高推動效能。
二、健全在地輔導團:賡續強化在地輔導團的功能,透過到校輔導、經驗分享、增能會議等方式,支援學校進行健康需求評估,輔導學校擬定健康議題,落實健康促進學校之輔導功能。
三、強化學校衛生委員會:擬定縣市年度學生健康政策,推動重要健康議題,將健康促進學校推展成效,列入學校衛生工作之考評之重點指標之一,督導及提升學校推動之成效,使健康促進學校能永續發展。
四、遴選中心學校:遴選金門縣推動健康促進學校績優學校成為中心學校,做為推動的標竿,並請中央輔導團帶領規畫,建立金門縣各項議題的評鑑指標,再與在地輔導隊共同合作定期或不定期進行不同學區的輔導與座談。五、推動校際結盟:以金門縣五鄉鎮學區為校際結盟主軸,遴選各鄉鎮學區內績優學校為種子學校,負責召集學區內學校分工合作,透過合作互動,落實資源共享。
六、落實無菸校園:結合衛生局及菸害防制專家,共同成立校園菸害防制工作團隊,推廣無菸環境意識和行動力。
縣府希望透過該計畫,達成下列具體指標:所屬學校全為無菸校園;所屬學校全面加入推動健康促進學校;視力不良率降低1%,矯正率達90%;口腔齲齒率降低1%,矯治率達90%;健康體位提高5%,持續追蹤學童身體質量指數(B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