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支部四六彈坑彈藥自燃幸無飄散有機毒物

地支部四六彈坑彈藥自燃幸無飄散有機毒物
「四六彈坑」約二萬五千顆信號彈、煙幕彈、煙幕罐自燃三十六小時後,昨天清晨五時,已經不再有大量氣體排出。經過化學兵學校防研中心毒化物偵檢小組的檢測,證實昨日彈坑外的空氣中,既無任何高分子量的有機毒物,也沒有檢出「六氯乙烷」(致癌物質)。
地支部「四六彈坑」距離擎天水庫最近營區約有三百公尺,距離夏興自然村約有八百公尺;這個彈坑,於六月八日傍晚六時十分左右,被監控到有冒煙的狀況,軍方把它歸因為「自燃」|彈藥自行發生劇烈的化學作用。
經過三十六個小時的自燃,二萬五千顆彈藥,昨天上午五時,大概已經燃燒殆盡。軍方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任其燒完,等彈坑冷卻三日後,再利用機器手臂入內探測。
為了向社會大眾交待,金門防衛指揮部昨天安排地支部、化學兵學校核生化防護研究中心毒化物檢驗組針對坑口進行毒物檢測,並邀請金門縣環保局見證檢測程序的正確性,然後對外說明檢測的結果。
據金防部副指揮官張榮中(中將)的說明:「四六彈庫」內的彈藥有三類,一類是信號彈,一類是「6081|120」迫砲的煙幕彈,一類是煙幕罐。四六彈庫所在的坑道呈「H」形,寬度是五公尺,長度為四十公尺。這些彈藥,因為長時間下雨,溼氣與信號彈發生化學變化,產生自燃的現象。自燃過程中,信號彈和煙幕彈發出微量的聲音,信號彈則發出微光。這些彈藥並非高爆性的彈藥,而且都是「八級品」(已列入淘汰)。
張榮中表示,清晨五點(五月九日)後,彈庫外概略已無大量煙霧,等三天的冷卻期過後,他們就會利用機器手臂進行探測,然後會進行清理,把已燒完的、未燒完的彈藥,運送到大洋,交由中科院(國防部軍備局中山科學院研究所在大洋執行廢彈處理的任務編組)進行終極處置。四六坑則會在完成必要的環保程序後,報請封閉。
除了對空氣品質進行檢驗外,化學兵還會對擎天水庫及周遭的水源、土壤進行採樣,並送台檢驗。
張榮中表示,國防部對於自燃事件的環保問題十分重視;這個事件的毒化物檢測除由化學兵執行之外,還邀請金門縣環保局見證執行的程序。參與檢測的環保局人員包括第一課課長林怡種和第二課課長楊建立。
根據金防部相關人員的補充說明,坑內的彈藥包括:照明彈二千多發、信號彈九千多發、煙幕罐一萬四千多瓶。
根據化學兵學校林裕祥(上校)所述,陸軍化學兵學校防研中心毒化物偵檢小組是全國唯一經環保署認證的軍事檢測單位;檢測所用的「GC-MS氣相層析質譜儀氣相層析質譜儀」,也是最先進的儀器|內建有十萬筆以上的毒化物資料庫。藉由「GCMS氣相層析質譜儀氣相層析質譜儀」,坑口的空氣經抽取後,會在電腦主機中進行分析心比對,並顯示結果;過程只需十五到三十分鐘。
根據化學兵學校核生化防護研究中心毒化物檢驗組組長陳連松(博士)的說明,在檢測過程中,並沒有檢驗出有高分子量的有機物質(毒化物)。陳連松表示,除了昨天、前天的檢測外,後續還會進行長期監控,一直到確認沒有環保問題,才會撤收。
陳連松表示,「GCMS氣相層析質譜儀氣相層析質譜儀」檢測的對象主要是高分子量的有機物質,不包括低分子量的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至於外界所關心的「六氯乙烷」或其他高分子量的有機毒化物,都沒有被檢測到。
金防部政戰主任黃慶靈表示,根據上述人員的說明,可以證明「四六彈坑」自燃所產生的煙霧,絕無毒性!希望社會大眾公正客觀看待此事,並給軍方澄清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