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防治腸病毒衛局動起來

發布日期:
記者: 楊水詠/金湖報導。
點閱率:355

防範腸病毒疫情,全民動起來!

六月已進入腸病毒流行高峰期,金門衛生局有鑑於校園通報腸病毒手足口病及疹性咽峽炎之學幼童人數日趨增加,將在明(十一)日對幼教保育機構相關人員施以「腸病毒防治|幼教保育人員教育訓練」,以期建立校園良好防疫機制、提昇幼教保育機構人員對腸病毒防治之認知及相關處理機制,共同守護校園學幼童之健康,防堵腸病毒等傳染病入侵,避免校園停課及機構群聚感染之發生。

金門衛生局表示,該專題講座將在明(十一)日上午九點起假金門縣文化局三樓會議室辦理;其活動中將邀請署立金門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林怡瑩醫師進行「腸病毒的感染診斷、治療與預防之道」及「腸病毒的重症前兆與處置」主題演說,歡迎關心的家長與縣民、學童家長,踴躍前往聆聽,增進防治常識。

根據疾病管制局疫情監視資料顯示,今年腸病毒重症疫情來勢洶洶,自年初起即在台灣部份縣市升溫,發生時間明顯較歷年為早,疫情亦較前兩年來得嚴峻,由於天氣逐漸轉熱,已進入腸病毒流行高峰期,且腸病毒中最容易導致重症的腸病毒71型活動情形仍有持續上升之趨勢,對幼兒之健康、生命造成亟大之威脅,衛生局特別呼籲,全體縣民皆應共同做好相關防範措施|勤洗手、重衛生,處處養成良好之衛生習慣,如此,才能明哲保身,遠離腸病毒之危害。

由於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人與人密切接觸、互動頻繁的處所,如家庭與幼教保育機構(幼稚園、托兒所、安親班)等地方最容易傳播,3歲以下嬰幼兒因為免疫力較低,容易經由大人摟抱、親吻,或與其他孩童遊戲互動時而感染腸病毒。因此,家中大人自外面回家後,在摟抱、餵食嬰幼兒前,大人及小孩務必正確洗手(濕、搓、沖、捧、擦),以降低嬰幼兒感染腸病毒的機會。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要注意觀察患者是否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如有不尋常嗜睡、意識不清、活動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持續發燒、煩躁不安、昏迷、頸部僵硬、肢體麻痺、抽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疑似腸病毒重症症狀時,請務必立即就醫,儘速接受適當的治療,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