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古寧頭真武廟進香團今登陸

發布日期:
記者: 許加泰/金寧報導。
點閱率:523

古寧頭真武殿管理委員會進香團一行五十九人,由該會主任委員李沐龍、總幹事李文理帶隊,將於今日上午啟程直赴泉州展開三天的進香之旅,這也是該廟管理委員會自民國八十九年首度赴祖廟關岳廟進香,感於關聖帝君的神威護佑,已多次組團前往進香,流露出善信的敬仰之誠。

古寧頭真武殿管理委員會總幹事李文理也編撰紀念輯,詳細彙整紀錄該廟多次赴祖廟關岳廟進香的實況以及當年尋祖廟的因緣過程,並記載著有關古寧頭關帝廟和真武殿兩個廟宇的歷史源流。

李文理表示,古寧頭原名古龍頭,位於金門島之西北隅,先人渡海來金選擇此一福地為長留久居之處,並於清乾隆十三年興建關帝廟,族人赴泉州塗門關岳廟恭迎關聖帝君為村落之守護神。古寧頭關帝廟位於雙鯉湖之畔,為古寧頭歷史最為悠久之廟宇,關聖帝君威赫遠播,清光緒末年間有一南方海船來到古寧頭載運蚵殼,返航時乘機請走帝君(軟駕)金身,往南方而去,未料途中烏雲密佈,一陣狂風作浪,嚇得海船調頭而返,恭送帝君回殿,斯時被族人察覺而得知,有鑒於此,帝君金身,從此由北山真武殿恭迎祀奉,真武殿是由北山(主房、進房、合房、雄房、順房)合為五合股祀奉。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日帝君千秋紀念日,帝君神轎由這五合股內擲筊而定由主房負責。

他說,五合股每年二月十五日照古俗輪值(吃老大頭)是以滿漢全席宴請並分老大紅龜(粿米作),下午吃米香包,敬桌分三處『西井角(水團門口)、門口敦(國文門口),後角埕(炎佑門口)等三處』,各家戶準備香案牲禮、菜碗、金帛等敬拜,隨後進行巡安繞境(庇佑合境平安)等活動。由於帝君移駕真武殿祀奉,關帝廟因登廟不易乏人照料,歷經風吹雨蝕屋破頹勢,已搖搖欲墜,鄉老等睹此怵目驚心乃結合南、北山、林厝合力於民國十六年重修,內崇奉關聖帝君,從祀關平、周倉二將軍,惟神浩氣凌霄,丹心貫日,允文允武,紹聖學於千秋;至大至剛,顯神威於六合,屢徵異蹟,遍佑群生,境內信眾無論鄉居或僑外,悉皆蒙其庇庥,實為保護鄉里之神,亦為鎮守水門之要也。

往昔廟後為一廣大海口,可直通外海,每當漲潮時海水可達廟之周圍,因而是為海防重地。民國卅八年國軍進駐廟內,紮有重兵,並在廟後修築碉堡乙座,碉堡口上眉題刻『雲長泂』三字。因關帝廟聳立於港灣中,國軍進駐後築堤為路,將小港灣築成湖泊,由於形狀如雙鯉戲水,故題名為『雙鯉湖』,爾後有一地師贊美此地為『雙鯉戲珠』之說。

由於國軍進駐廟內,將關帝廟列為軍事重地,嚴禁百姓入廟朝拜,因而失去香火,關帝爺顯靈其一;夜間值勤衛哨兵常見遠方有一身著戰袍,身驅魁梧長鬍鬚者,騎著白馬手提關刀之人帶著大隊人馬沿學校道路直來,到了眼前即消失,事後長老們知道此一消息即告訴駐守國軍,帝君是地方守護正神,不可無香火,斯時才允許地方長老入廟上香朝拜。關帝爺顯靈其二;民國四十七年金門地區爆發震驚寰宇的『八二三砲戰』,中共蓮河、圍頭、廈門等地之岸砲齊發,在四十七天內,朝金門島群瘋狂發射四十八萬餘發砲彈,某日傍晚時分,正當砲火猛烈之時,南山砲陣地觀察兵遙望關帝廟時,赫然發現關帝廟廟頂端有一身軀魁梧長鬍鬚者,身著戰袍,手揮舞著長柄關刀,將砲彈撥落湖中,砲兵弟兄轉告村民,爾後傳遍全村、全島,此乃關聖帝君大顯神威,佑我黎民蒼生之傳奇也。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