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學學術研討會今假中興大學登場
2008「烽火僑鄉·敘事記憶:戰地·島嶼·移民與文化」金門學學術研討會,今、明(十四、十五日)兩天,將移地在台中市國立中興大學舉行。兩天議程中,將有六場十六篇論文發表,以及一場「亞洲視野下的金門學」圓桌會議。
2008「金門學學術研討會」,訂於今(十四)日上午九時三十分舉行開幕式,並由中興大學歷史系教授林正珍擔任會議主席,金門縣長李炷烽、中興大學校長蕭介夫也將在開幕式中致詞。
兩天的議程中,將有包括中國大陸、日本、韓國、香港及台灣本島、金門學者、專家,共聚一堂進行金門學學術研討,希望讓深耕十多年的「金門學」,不只在金門累積成果,凝聚認同,也能引起台灣本島,甚至國際亞洲研究者的重視。
兩天議程,十六篇論文發表,包括:濱島敦俊(暨南歷史系客座教授),發表「東亞諸國的城隍信仰」。陳春聲(中國中山大學副校長)發表「身份認定與籍貫問題:以明清之際金門及鄰近海域(海盜)的研究為中心」。何孟興(朝陽科大通識中心副教授)發表「海門鎖鑰:明代金門海防要地(料羅)之研究(一三六八─一五六六年)」。湊照宏(日本學術振興會特別研究員)發表「中日戰爭時期福大公司於福建省事業:臺灣拓殖子公司在金門島」。林志龍(興大歷史系助理教授)、張傳聖(香港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助理事)發表「傳教、醫療與社會服務:天主教在金門」。石原忠浩(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發表「從制度、政策層面來探討金廈小三通」。江柏煒(金門技術學院建築系主任兼閩南文化所所長)發表「台灣研究的新版圖:以跨學科視野重新認識(金門學)之價值」。唐蕙韻(金門技術學院閩南文化所助理教授)發表「金門民間故事反映的歷史記憶和社會風俗」。楊孟珠(興大中文系博士生)發表「生活在他方:金門籍作家的戰地記憶與雙鄉書寫」。蔡相煇(空大人文學系副教授)發表「鄭成功家族與金門」。王志宇(逢甲歷史與文管所副教授)發表「方志論述中的(祥異)觀念及其意義:以林豪及其相關方志為中心」。林正珍(興大歷史系教授)發表「(消失)在臺灣歷史文化中的金門」。戴寶村(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發表「日治時期的金門敘事」。川島真(東京大學國際社會科學副教授)發表「軍事基地之下的(金門僑鄉):歷史的連續與斷絕」。陳奕愷(致理技術學院多媒體設計系助理教授)發表「虛擬與重製─試論金門風獅爺的文化觀光意旨」。陳益源(成大教授)發表「在金門與越南之間」。
此次研討會,除金門、台灣的學者專家外,還有來自中國大陸、香港、日本、韓國等地的學者與會,有難得的多元化、多角度對話空間,安排在第二天下午舉辦的「圓桌會議」,將有前文建會主委陳其南、廣州中山大學副校長陳春聲、東吳大學講座教授王秋桂、政大台史所教授戴寶村、韓國延世大學教授暨國學院院長白永瑞、台大歷史系教授兼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吳密察等人,就「亞洲視野」的角度,對金門的過去未來提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