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工作者林金榮演講傳統建築裝飾藝術
「門口抹白灰,厝內呷菜糜」,中國人一向重視門面,即使生活再清苦,門面的裝飾也不可省,因此造就中國傳統建築美輪美奐、特色各異。地區資深文史工作者林金榮昨日應金門縣文化局之邀,以「金門傳統建築的裝飾藝術」為題,帶引大家一探金門傳統建築裝飾藝術之美,也與學員反思目前部分古蹟修復失去原味的盲點。
金門縣文化局表示,建築裝飾是藝術價值的昇華,金門傳統建築裝飾的藝術,充滿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雖然附屬在建築主體上,卻有畫龍點睛的加分作用。每一個建築裝飾表現的圖像,包含許多視覺與感受的可觀可讀性,都會帶來心靈上的感動,值得深入探索。為了要啟發和分享這分珍貴的文化資源,特別邀請地區的資深文史工作者林金榮擔任講師,以「金門傳統建築的裝飾藝術」為題進行演講。
談到金門傳統建築的裝飾藝術涵意,林金榮表示,建築為工程技術、藝術乃至於文化的集合體;裝飾藝術則是與建築融為一體的文化總體現,有著實用、美化和表達意義的三層作用。裝飾圖案內容及其蘊含的象徵隱喻,是一種長期的文化傳承。
從裝飾藝術的內涵,可找出傳統居家生活的美學觀念;裝飾藝術表現手法,注重寓意內涵,不是一味的追求實物的形體相似,或是色彩的傳真。有時利用誇大變形的圖飾,來凸顯所要表達的主題意思;裝飾內容題材反映當時民眾對生活時事的態度;以語言音意來傳達裝飾圖案的象徵寓意;裝飾藝術風格中有歷史脈絡的發現;不同文化背景交流下產生的裝飾藝術;裝飾藝術為傳承民俗文化的載體。
林金榮也介紹部分金門傳統建築裝飾之美,包括:青嶼祠堂、永昌堂、歐厝祠堂、官澳龍鳳宮、瓊林家廟、瓊林怡穀堂、官裡牆面彩磚、古崗馬背天使、甲政第的日本磁磚及磚雕、水頭蔡開盛古宅的國旗國徽傳統木雕、鄭氏家廟劃龍點睛窗、民俗文化村各式雕刻等,以及常刻畫在木頭上的蝦、螃蟹等甲殼類生物,取其「科甲」登科之吉祥意義。
另外,書寫「加冠晉祿」的大門、窗櫺藝術;或書或雕的「稼穡詩書」、「忠孝傳家」楹聯文字;色彩豔麗的日製磁磚彩繪;馬背石牆的人物花鳥,都呈現著金門豐富多元的裝飾藝術之美。
林金榮認為,金門的生活是踩在豐富的文化底韻上頭,不過,金門傳統建築裝飾藝術保存修復也面臨到若干問題。
他表示,傳統建築裝飾藝術的保存是依附在建築實體上,作為不可移動文物的古建築,保存的價值,在於具有歷史、藝術、科學意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及人文精神的象徵。它忠實的記錄不同年代的建築形制、結構法式、構件質地及裝修工藝;任何一個古建築一旦經過破壞,就不可能重建,文物的價值隨之消失。
在與學員的座談會上,民眾紛紛針對古蹟維護問題提出意見,這些意見主要計有:政府對古蹟的維護,應維持原有的風貌,不要全打掉,壞的才修補,這樣才能看到新舊不同的特色;應有文史工作者參與,且要先拍照,才不會失去原來的建築味道;泉州不少遺址修護都採用原址保存,可供藉鏡,應要採原貌原址的方式,避免以人工重修方式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