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發聲金門學圓桌會議圓滿落幕
「與大陸小三通七年多後,面臨即將到來的大三通,金門已面臨了政治、社會、文化、經濟的關鍵時刻,必須要重新定位!」
「金門學圓桌會議」,昨日下午出現了一位超級訪客──實際執行小三通啟航的前陸委會主委、現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她強調「歷經兩岸五十年的冰凍、解放以後,特別是大三通即將帶來的衝擊,如何從金門本體出發、重新檢驗、自我定位,是金門人必須嚴肅看待、面對此一問題了!」
由金門縣政府指導、金門文化局主辦、中興大學文學院與台灣敘事學學會合辦的「2008金門學學術研討會:烽火僑鄉‧敘事記憶─戰地‧島嶼與文化」,昨在台中中興大學進行最後一天議程,續發表七篇跨學科視野的論文,包括空大人文學系教授蔡相煇「鄭成功家族與金門」、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管所副教授王志宇「方志論述中的『祥異』觀念及其意義:以林豪及其相關方志為中心」、中興大學歷史系教授林正珍「『消失』在台灣歷史文化中的金門」、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戴寶村「日治時期的金門故事」、日本東京大學國際社會科學副教授川島真「軍事基地之下的『金門僑鄉』:歷史的連續與斷絕」、致理技術學院多媒體設計系助理教授陳奕愷「虛擬與重製─試論金門風獅爺的文化觀光意旨」、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陳益源「在金門與越南之間」。
論文發表、評論結束後,下午三時十分至五時,在中興大學文學院院長林富士主持下,邀請前陸委會主委蔡英文、東吳大學講座教授王秋桂、韓國延世大學歷史系教授暨國學院院長白永瑞、台大歷史系教授兼台灣歷史博物館館長吳密察、政大歷史所教授戴寶村等學者共同舉行「圓桌會議─亞洲視野下的金門學」,蔡英文要金門人在「邊界」概念下,重新定位自己、找尋島嶼出路;王秋桂呼籲「金門學」研究可以以村史為單位落實,金門也必須與其他區域比較,同在哪裡?異在哪裡?白永瑞提示「金門學」走向全球化之前,必先具備在地視野;吳密察提醒「台灣史中有許多金門人,金門不能把它關在一座小島來看,台灣史學者也要努力去思考把金門的位子定在哪裡」?陳春聲建議金門人也可以金門為活動中心去寫、去看「台灣史」;戴寶村提供觀看「金門學」的三個方位:「福建金門」、「台灣金門」與「東亞金門」;林富士以參與「台灣史」教科書審查的經驗,也支持在「一本一綱」下,在地學者可以用自己的觀點寫「台灣史」。
《金門學》叢刊作者、金門學研討會理事楊清國在代表金門與會者發言時,呼籲在座的東亞各國、中國大陸、台灣各教授,都能幫金門發聲:
一、建議金門成為一個和平實驗區,金門撤軍、中國大陸放棄武力進犯金門。
二、建議建設金、廈成為經濟特區,與會人員有人建議金門劃歸中國大陸,其實金門不想劃歸中國,金門希望「政治靠台灣、經濟靠大陸」金門既需台灣政策支持,也需加強與大陸進行開放交流通商、通航,創造商機、觀光。
三、建立台、澎、金、馬生命共同體的共識。台灣只有四百年歷史,金門卻至少有一千六百年的歷史,歷史文化較台灣悠久,台灣不應忽視金門,甚至讓金門「邊緣」、「消失」那是很不明智。
楊清國最後強調,今天,金門學學術研討會走出金門到台灣中興大學召開,就是要喚起台灣、中國大陸、東亞各國的重視,多多關愛金門,但是金門人自己也應建立自信、自立自強,走出金門人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