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嶼缺水危機暫告解除
已逼近臨界低水位的烈嶼地區各湖庫,在本(六)月十三日持續數小時的降雨,水位已見回升,有效水量增加了五點五立方公尺,原本的缺水危機也暫告解除,金門自來水廠昨日指出,烈嶼地區的水量至少可供應至今年十月底。
本月十三日持續數小時的降雨,金門大部份湖庫之水位皆有提升,根據水廠的統計,總蓄水量從原有的263萬立方公尺提升至298萬立方公尺,約提升35萬立方公尺,有效水量亦從184萬立方公尺提升至209萬立方公尺,約提升了25萬立方公尺。
水廠指出,本次降雨後,各湖庫之水位,以田埔水庫之水位提升最多,約為1.7公尺最多,其他各水庫之水位提升情形從數公分至數十公分不等,整體有效水量約增加25萬立方公尺,足可供應金沙、金湖及烈嶼等使用地面水自來水之地區一個月以上之用水量,尤其是原本缺水嚴重之烈嶼地區的三個湖庫,其水位皆提升了約半公尺,有效水量增加了5.5萬立方公尺,足以再延續該地區一個半月之用水量。
水廠廠長翁自保指出,前些日子,烈嶼地區各湖庫之水位已逼近臨界低水位,又海底管線目前處於修復期間,恐在八月底前無法完工,未能於缺水時即時自大金門輸水,原本將於近期在烈嶼地區實施限水,且預定近期要公告委託民間自大金門運水,但經本次降雨之後,小金門之缺水情況,暫時可以紓解,故限水及委託運水措施皆可暫緩辦理,目前烈嶼地區可用水量尚能維持至十月份,屆時若無任何颱風帶來降雨,海底管線已完成修復可供輸水。
金門地處離島,集水區面積小,年雨量未及台灣之一半,亦無高山可涵養水源,且雨量集中於每年的四至九月,水庫之蓄水容量亦屬小型,雨季時期實在蓄水不易,水資源缺乏,有水當思無水之苦,水廠籲請用戶平日養成節約用水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