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鄉訊200星期人物一部豐富人文地圖

發布日期:
記者: 楊樹清、陳榮昌/台北報導。
點閱率:561
字型大小:

走過十五年,出刊六年、停刊九年,超過二百位的星期人物,金門日報「鄉訊」版可以說就是一部豐富的金門人文地圖,更是一座充滿金門鄉情記憶的礦。

話說「金門日報」《鄉訊》版,要從一九九三年談起。

一九九三年六月五日「金門日報」社長楊成業創辦《鄉訊》,揭櫫「連繫鄉親‧凝聚鄉心」的《金門日報‧鄉訊版》於焉開版,由旅台縣籍知名報導文學作家楊樹清擔任主編。

一九九六年六月二十九日於一五八期後,《鄉訊》版因故停刊。

這一停便是九年。

二○○五年九月,顏恩威接掌「金門日報」社長期間,《鄉訊》復版,旅台媒體人許亞第接掌兩年主編工作。

二○○七年五月,黃雅芬出任「金門日報」社長,同年九月,過去曾參與三年編務的楊樹清,重回《鄉訊》重掌主編一職。

楊樹清表示,這是一趟坎坷又豐富的鄉情之旅,這一段與《鄉訊》一起成長的青春歲月,他無怨無悔。事實上,一九九○年九月到一九九四年六月,楊樹清刻正負責「金門報導」的採訪出刊,由激情的社會觀察者,化身為貼近鄉情的關懷人,無疑是生命中大轉變。走過十五年的「金門日報」《鄉訊》版,因中間停刊九年,實際發刊的周數只歷經六年,共三百多期,但文字容量超過百萬字,篇數與則數也都破千。楊樹清主編採訪報導,深獲鄉親激賞,他的全心全力付出,更令金門日報社及金門鄉親感動,而許亞第擔任主編期間,也為旅台金門鄉親出外奮鬥歷程,做了翔實而完整的紀錄。 《鄉訊》內容多元而豐富,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完成總計二十五周的《旅外人力資源調查報導系列》;隨即於一九九四年元月一日起,刊載《尋找金門鄉情座標系列報導》;《鄉訊》也介紹了一九四九年兩岸隔絕後的中國大陸,諸如報導福建省、福州市、廈門市、泉州市、漳州市等金門同胞聯誼會的組織與活動,搭建兩岸同胞情誼。

《鄉訊》也是最早利用媒體帶動、傳播、解構《金門學》者,在楊樹清的鼓吹下,成立《金門學》,並主編《金門學》叢刊三輯共三十冊,都曾榮獲文化金鼎獎。

《鄉訊》報導內容最受鄉親歡迎、矚目的,在於開版第二周即產生的《星期人物》,《鄉訊》周周有《星期人物》,首位正式登上《星期人物》的,是當時刻正於福華沙龍舉行《關係——時‧空‧人三人展》的王士朝。

《鄉訊》至今已集合海內外兩百多位各界金門菁英,不分黨派、先後上場演出,包括現居金門的王士朝、李金振、李福井、董振良、翁明志、陳滄江、楊肅元、陳清寶、吳成典、黃積軍、張忠民、許維民、蕭永奇、盧根;旅居台灣的楊水應、張邦育、黃獻平、楊永斌、吳連賞、洪國興、薛承泰、李子恆、黃克全、陳素民、蔡美美、蘇星輝、陳亞馨、牧羊女;旅居閩廈的許文辛、戴炎荃、陳慶元、林幼芳、洪菊井、郭偉紅;旅居南洋的黃祖耀、楊忠禮、張允中、邱少華、寒川、方然、莊心珍等等,都曾是《星期人物》的主角。

兩百多人中,有父子檔、父女檔,也有夫妻檔、兄弟檔,如父子檔的陳維藩、陳德禹、陳德昭,楊水應、楊辰芳;父女檔的楊肅元、楊婉瑩,鄭藩海、鄭雅倫,顏國民、顏竹君、顏羽君;夫妻檔的李錫奇、古月,李金汀、董越續;兄弟檔的楊錦洲、楊榮煥等。

《鄉訊》也不難見到金門女兒的出色表現,一九九四年起有〈洪雪卿‧杏壇全方位演出〉、〈蔡美美‧金門首位女法官〉,此後還有許麗輝、王錦芬、歐陽柏燕、孫琦蓉、平路、盧秋瑩、洪友芳、陳明燕、吳玲瑤、張讓、陳素民、陳亞馨、鄭雅倫、周美玲、林幼芳、鄭碧麗、徐月娟、顏竹君、顏羽君、洪如詩、郭偉紅、洪菊井、楊婉瑩、楊筑君、蘇星輝、莊心珍、林翠雲、董越續、古 月、白宜君、謝佳玲等多人,彰顯金門人才輩出、巾幗不讓鬚眉的榮景。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