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民視異言堂節目專訪李縣長﹕政策放寬未來金門旅遊市場值得期待

接受民視異言堂節目專訪李縣長﹕政策放寬未來金門旅遊市場值得期待
縣長李炷烽昨日上午接受民視異言堂節目專訪,強調下階段觀光客將來自大陸,他個人主張金門應非軍事化,其實是希望藉議題拋出,讓各界更重視金門要轉型,撤軍議題只是方法、策略和目標。
李炷烽是於昨日上午九時起,針對大三通後金門趨勢、撤軍議題等,在縣長室接受民視異言堂節目鄭青青的專訪。
他指出,金門在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七日解除戰地政務後,就不再是戰地。而民國九十年元月啟動的小三通,在試行七年七個月後,也對金門改變很大。在國共對峙六十年間,金門實施戰地政務,限制了金門發展,現在小三通後,也讓金門視野和腹地擴大。
李炷烽指出,雖然小三通不能讓金門發生很大實質經濟效益,但卻也指引了發展方向。小三通讓台商往返兩岸提供更便捷、省時、節省經費管道,在今年六月十九日全面擴大小三通後,七月四日的兩岸包機直航,慶幸的金門小三通人數未減少,在台灣還有百分之七十的人未到過金門觀光旅遊,既使台灣觀光客來金旅遊成長不可期待,但以金門地理區位便利,相信下階段觀光客將來自大陸。
他表示,廈門一年有二千零五十萬人次從大陸各地到訪旅遊,只要我方政府放寬手續,實施七十二小時免簽證,未來金門旅遊市場值得期待。但相對也期待大陸政府比照港澳行,就有更多大陸觀光客來金旅遊。
而針對金門撤軍議題,李炷烽指出,這在金門內部討論很久,六月十一日金門祝賀團前往總統府向馬英九總統祝賀時,馬總統也認為金廈生活共同圈已形成,並將找國防部長針對金門防務做適切調整。李炷烽也指出,他個人主張金門應非軍事化,連前任福建省政府主席顏忠誠也提出金門撤軍主張。在金門目前駐軍所產生消費不足支撐消費市場,撤軍有助營造兩岸關係良好,軍事設施避免淪為「平封戰起」的浪費資源,連帶有安全、衛生的顧慮,在觀光發展如能像南北韓板門店一樣,金門能朝轉型,讓軍事資源釋放出來,其實金門不能永遠承擔悲劇角色,政府應對長年犧牲、付出的離島前線,有更多的照顧和政策開放。
李炷烽也強調,金門人過去受到諸多限制,既使現在已全面小三通,但有開放的政策才能帶動金門發展,金門因長期的戰地角色,連帶也讓金門海外大企業在評估投資時,也因駐軍和定位戰地因素,使得投資裹足不前。
李炷烽也指出,金門是保留中原閩南文化最完整的博物館,加上戒嚴時期使得環境生態未遭受破壞,高達三百種以上的鳥類,以及自古即僑鄉,擁有豐富的古厝和洋樓建築,且在世界上比起馬奇諾防線還有看頭的戰地軍事資源,金門要改變,就要有開放政策,中央不能再有托辭,說金門未建設好。能從大陸資金進來先行先試,先試辦大陸學生來金就讀,兩岸兩會協商談判可就近在金廈舉行。金門要走開放道路,才能帶進國際投資,讓金門更安全。
他並表示,金門只要發展在二十至三十萬人口的可容許範圍內,就能避免都市化後遺症,千萬不要因噎廢食。而在小島資源有限,金門和廈門能變成生活共同圈,能各自發展特色,相互互補,其實最好。
李炷烽也以軍方保守態度,讓許多有看頭的軍事資源,如擎天廳、中央坑道等比較有價值的,不能為觀光客一睹容顏,是覺得軍方應務實檢討,把軍事資源釋放出來,讓一些有特色的碉堡,能提供民間經營婚紗攝影、咖啡店、民宿等,來帶動民間商機與觀光賣點。
民視異言堂這項節目專訪,並預定於七月十九日晚間十時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