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陳貺怡開講暢談米勒與巴比松畫派民眾反應熱烈

發布日期:
記者: 蔡家蓁/金城報導。
點閱率:605
字型大小:

「米勒是法國一位偉大的寫實主義田園畫家」。「米勒本來為了餬口,靠畫羅可可式的裸體畫為生,後來受到刺激,決定回歸自己的生活記憶,以熟悉的農村景象入畫,往後才成為著名的農民畫家」。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教授陳貺怡昨日蒞金帶來「米勒與巴比松畫派」的專題講座,讓地區的鄉親,不只可以看到米勒畫展,還可以聽到最精彩的米勒畫展導覽。

配合「向大師挖寶─米勒巡迴展」刻正於金門縣文化局展出,教育局昨日上午九時特別力邀國內最知名的「米勒」專家─法國巴黎大學藝術博士、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教授陳貺怡開講,吸引了百餘位熱愛藝術的大、小朋友到場聆聽。

陳貺怡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娓娓道出米勒精彩卻又不凡的一生,陳貺怡說,米勒在一八一四年出生於法國一個鄰近榭賀堡港(port de Cherbourg)的小村莊的農家,從小就展露繪畫的天份,並在父親的支持下走入藝術一途,一八四O年出道,而後短短不到十年的時間就成名了。

「十六世紀的西方,不流行風景畫。」陳貺怡以漸續式詳細解說,西方的藝術概況與米勒身處的藝術背景,西方的風景畫很晚才出現,足足比東方晚了四百年,主要原因是西方重視人,繪畫的內容主要是模仿、繪製人的行為,當時較風行的繪畫作品大多是神話、聖經中的故事人物,都是以圖來說故事。

陳貺怡指出,十七世紀出現所謂的荷蘭畫派,這個畫派的風景畫有慣用的畫風、規則來做畫,屬於組合式的畫法,荷蘭畫派的繪畫規則是地平線都會出現在畫中的三分之一處,藉以穩定構圖;前景大多是水或草地;中景以樹木、房屋為主,並有三角構圖;最後的三分之一遠景則都是天空。

米勒與其朋友的巴比松畫派往後受到荷蘭畫派的影響甚深,普遍看來這個世紀還是沒有寫生的習慣,對大自然都是採取觀察,而後回到畫室拼湊構圖。

到了十九世紀,世人對風景畫產生興趣,於是主要分成兩派,其一為泛神信仰,主要以大自然的壯麗之美;另一為田園意象,以自然的恬靜為主。

米勒他是寫實主義的畫家,也是巴比松畫派(Barbizon School)的成員。他於十八歲時前往榭賀堡(Cherbourg)接受藝術教育,一八三七年前往巴黎與著名的歷史畫家德拉侯希(Paul Delaroche, 1797-1856)學習;不過因為與老師的學院派畫風格格不入,不久他便選擇離開,自行踏上其人生的藝術旅程。

早期的米勒,以描繪一些迎合世俗品味的性感女體和肖像畫為主。一八四○年代後期,隨著法國爆發二月革命,共和政府取消沙龍展的審查型態,米勒的創作風格才發生重大轉變,逐漸地擺脫學院派的陰影。

他回歸自己的生活記憶,以熟悉的農村景象入畫,一步步地脫離都市生活重返土地。一八四八年,他在沙龍中展出的第一幅農村題材畫作《篩穀者》(The Winnower),獲得不少好評。

之後他舉家遷往巴比松,結識了帖歐多赫‧胡梭(Th'eodore Rou sseau, 1812-67)與其他巴比松畫派的畫家,展開了他以田園生活為主的系列創作,《播種者》(The Sower,1850)、《拾穗》(The Gleaners,1857)、《晚禱》(The Angelus, 1858-59)皆為畫家在此地完成的重要畫作。

一八五七年的《拾穗》,透過刻畫三位在田地間俯拾麥穗的女子,成功地詮釋出農民勞動的辛苦,也透露出他對社會的關心,以及其具有的宿命思想。而一八五九年完成的《晚禱》,則是以一對在勞動中停下祈禱的夫婦,表露農民虔誠的宗教信仰,和一種存於天、地、人之間的和諧感,成為他畫作中最具宗教意味的代表。

陳貺怡說,米勒筆下的農民,身穿襤褸的衣衫,肌膚黝黑、形影模糊,不僅以寫實手法呈現出農民勞動的艱苦,同時也以獨特的美學表現一改過去農民繪畫中的田園牧歌傳統,呈現出另一種更為真實而神聖的宗教情操與永恆生命。

稍後,陳貺怡也實地帶領民眾參觀米勒畫作,介紹每個時期的米勒心路歷程,讓參與者聽了大呼收穫匪淺。

「向大師挖寶─米勒金門巡迴展」是由史博館、廣達集團、廣達文教基金會、國立歷史博物館、聯合報系共同主辦,刻正假金門縣文化局展覽廳展出,展期將到七月二十日止,歡迎民眾把握機會,踴躍到場欣賞。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