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米勒相遇家扶中心孩子驚豔
「畫的好真實喔!」、「為什麼每個人的臉都黑黑的!」金門家扶中心昨日舉辦「與米勒相遇活動」,帶領二十位扶助家庭的孩子實地前往文化局參觀「向大師挖寶─米勒巡迴展」,在金湖國小教務主任黃芸芸的精彩導覽下,大家恍如在另一個國度與米勒相會,感受米勒傳奇的一生與不朽的畫作。
金門家扶中心「大手牽小手暑期才藝課輔服務」活動即將於下週二登場,昨日特別選在文化局「向大師挖寶─米勒巡迴展」中,來場特別的相見歡。
堪稱是「地區米勒專家」的黃芸芸以深入淺出的方法教導小朋友欣賞米勒畫作,並考驗他們的觀察力。在欣賞米勒的牧羊女畫作時,黃芸芸也特別拿出另一張經過特殊設計過的小張牧羊女,要小朋友來玩「大家來找碴」找出五個與米勒畫作的不同之處,結果小朋友銳利的眼睛,一下子就發現包括「多一隻羊」、「少一根柺杖」「多了夕陽」、「臉的方向不同」等差異處,寓教於樂的解說方式,相當受到孩子們的喜愛。
米勒有九個孩子,生活過的並不富裕,可是他卻很快樂…,黃芸芸跟小朋友們說,因為米勒很知足,且不隨波逐流,始終堅持著自己的創作,她也提到,米勒最鍾愛的地方就是巴比松,那個地方跟金門很相像,都是充滿農園風光。
拾穗是米勒最著名的作品,可是卻也花了他將近十年的時間來創作。黃芸芸在引導小朋友參觀時,詢問小朋友這幅作品上的三位農婦,哪位年紀最長、最小、那位是中年,她說,米勒在創作這幅畫時先作了很多功課,常常下鄉去記錄農婦拾穗的姿態,接下來再把記錄的影像,在畫作上重組,經過一番推敲,才決定這樣的排列組合。
在欣賞米勒的「晚禱」畫作時,黃芸芸也跟小朋友說,「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畫作中的農夫辛勤的耕作,就像我們家中的長輩一樣的工作辛苦,小朋友要懂得知福惜福。稍後,黃芸芸也準備拾穗的草圖,要讓孩子自由創作,結果有的小朋友將拾穗畫成撿海蚵、有的畫成撿「沙睟」還有捕魚的,孩子的童趣,讓米勒的畫作有了無限的創意延伸。
黃芸芸表示,「向大師挖寶─米勒金門巡迴展」刻正假金門縣文化局展覽廳展出,這項展出相當難得,展期將到七月二十日止,歡迎民眾把握機會,踴躍到場欣賞。而她也預計將於七月十八日假文化局再度舉辦一場米勒的導覽活動,屆時歡迎民眾報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