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腸病毒衛局宣導走入社區
腸病毒流行期,為每年四月到十月間,至目前為止,金門地區仍是零重症。金門衛生局持續加強防治工作,巡抵各鄉鎮社區及四家補習班,展開腸病毒防治宣導,希望家長不要輕忽腸病毒,更應該將勤洗手的觀念,變成全年無休的衛生習慣。
衛生局為加強社區民眾(尤以五歲以下照顧者、家長等目標族群)對腸病毒防治及相關重症前兆病徵之認知,期有效降低疫情之發生,減少社會大眾不必要之焦慮及恐慌。邀請轄區小兒科等專科醫師進行腸病毒防治專題講授,讓民眾從而認識腸病毒感染途徑與預防之道、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簡介與處置,以及有個案討論、實務經驗分享、疑難解答和有獎徵答達到寓教於樂目的。
金門衛生局表示,腸病毒傳染途徑有糞口、接觸及口沫等,孩子出現嗜睡、嘔吐、抽搐等重症前兆,家長必須特別當心,落實家中大人、小孩的洗手及衛生習慣最重要,也提醒大人接觸小孩前後多加洗手,家中玩具也要清洗乾淨,必要時用漂白水洗過。
腸病毒流行期為每年四月到十月,衛生局有鑑於各校園現處於暑假期間,而許多學子亦趁暑期紛紛投入各補習班進行暑修或相關研習。為有效防範、即時監控及為免腸病毒疫情於補習班造成擴大流行,邀轄區小兒科醫師等進行腸病毒防治專題講授,藉以適時加強補習班教師、學子對腸病毒防治及相關重症前兆病徵等認知,期降低疫情發生,守護學幼童健康。
依據疾病管制局病毒實驗室統計,今年北部腸病毒檢驗出的型別以腸病毒71型及克沙奇A2為主,71型主要引起發燒,兩三天後身體開始出現疹子。另外,患者常因口腔潰瘍而無法進食,病程約七到十天;克沙奇A2則容易引起泡疹性咽峽炎、嘔吐、肌肉酸痛、肌炎、關節炎,病程約為四到六天。
衛生局指出,感染腸病毒剛開始症狀可能不典型,建議家長先讓小朋友請假在家休息,並隨時觀察小朋友是否出現疑似腸病毒症狀,必要時帶小朋友就醫回診,如有昏睡、持續嘔吐、抽搐等疑似腸病毒重症的前兆,就要儘速就醫。防杜腸病毒傳染源,以落實洗手衛生習慣為首要。因此,衛生局希望家長不要輕忽才好,更應該將勤洗手的觀念,變成全年無休的衛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