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權會志工訓練黃秀珍經驗分享

婦權會志工訓練黃秀珍經驗分享
學習是志工的責任!志工人員的成長要看得見,不斷地學習是重要的關鍵。志工總按兩次鈴!志工服務,要主動迎向被服務的對象,不要怕被拒絕!
資深志工「秀珍姐」(黃秀珍)昨天應社團法人金門縣婦女權益促進會之邀,在「97年度金門縣社福志工基礎教育訓練」中進行志願服務經驗分享。她在分享過程中,提到了不斷學習、主動服務、善盡職守。
黃秀珍被婦權會總幹事唐麗輝稱為「秀珍姐」,這代表她在金門志工領域的一種地位。
黃秀珍藉由一幀又一幀有圖為證的活動照片,分享志工服務的經驗與內涵,同時也介紹了金門女同濟會、金門縣衛生生局志工隊、社區健康營造中心、數位中心、金防部志工媽媽、調解委員會……等組織的特點。這些組織,都是她親身參與過的。
金門女同濟會的宗旨是那裡有需要,就往那裡去,尤其是以兒童為第一優先─要把「缺碘症」(大脖子症)趕出地球。黃秀珍曾在女同濟會受到薰陶,也曾擔任過會長。金門縣衛生生局的志工隊算是金門最早的志工隊,她曾擔任過隊長。
黃秀珍表示,她原本是一個不太敢開口的人,但因為加入志工,讓她勇於開口,甚至拿起麥克風,人就活了起來。
她覺得當志工,本質上必須出於赤子之心,要有不求回報的奉獻精神;不僅如此,還得把不斷學習當成一種責任,才能提昇服務的層次。當被服務的對象不願或不敢靠過來時,志工要主動迎上前去。
由於不斷學習,她可以寫計畫,向中央政府爭取經費,用於地方;她覺得,志工的力量是由下而上,也是無邊無際的;能量大家都有,只要有愛心,就能施展出來。
關於各種志工活動的設計中,她提供了許多訣竅:比賽可以做為一種機制,舞台可以增加成就感─這些都是鼓舞志工自我訓練的一些手段。此外,志工服務,也應該取得另一半和家人的認同,才會更美滿。她自己是設一個圈套,讓自己的丈夫來跳-丈夫愛攝影,就讓他為活動拍照,最後耳濡目染,也跟著參與志工活動。她因為擔任志工獲獎,讓長輩覺得光榮,因此也能認同志工活動。她說,當志工不是為了得獎;不過,有努力,就有收穫─能因此讓家人覺得快樂,也是一件好事!
昨天為訓練課程授課的講師還有開瑄國小校長李錫南(志願服務的內涵)、金沙國中校長何莉莉(志願服務倫理);今天將有金門技術學院講師許玉昭(志願服務法規之認識;志願服務發展趨勢)。
婦權會總幹事唐麗輝表示,參加這項訓練的人員有一百五、六十人,是金門少見的大型訓練活動。最讓人安慰的是,參加的人,出現了七十年次、八十年次的新血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