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雷區造林復育今年上半年林務所造林五公頃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金沙報導。
點閱率:370

為了營造第二代森林及增加森林覆蓋率,在海岸跡地復舊造林的綠化工程上,林務所今年上半年造林的面積為五公頃。

林務所下湖的五公頃自行造林工程,據林務所人員的說明,其實就是「金門離島建設基金─雷區造林復育計畫」中的一部分。

離島建設基金的雷區造林復育計畫,已於今年六月廿日核定。預算編列是新台幣二千三百萬元。這項計畫是針對國防部排雷後區域進行後續造林工作,依排雷作業期程,自民國九十六年起至一百零二年,將完成雷區造林三百四十八公頃。九十七年度預定造林的面積是二十二公頃,除了在下湖地區自行造林五公頃外,後續將陸續進行委外發包造林工作。

配合排雷區雨季造林工作,林務所已分批進行各項資材與苗木採購。發包金額約計新台幣一千二百七十六萬七千元,佔總預算金額的百分之五十五。預訂於年度前完成委外發包造林作業,減緩林地裸露對於國土保安之影響。

今年一到六月,林務所配合雨季,在下湖一帶種植了黃槿三千七百五十株、潺槁樹三千五百株、榕樹七百五十株、木麻黃四千株、白千層三千五百共計一萬五千五百株。

在造林工作上,林務所上半年共推廣及發放各類造林、綠化苗木計三十八萬四千四百株。上半年還辦理了以下事項:

配合植樹節,在下湖人工湖舉辦擴大植樹活動,共栽植榕樹、白千層、黃槿、茄苳、台灣海桐、小葉赤楠、姚金孃、田代氏石斑木等,計六千五百株。希望喚起更多鄉親對植樹造林的重視,奠定綠化基礎,塑造海岸防風屏障,再造觀光生態島嶼。

為鼓勵營區參與植樹造林及環境綠美化活動,上半年,林務所提供苗木及現場技術指導,總共種植了一萬六千二百二十七株植栽,包括六月雪、杜鵑、台灣海桐、金露花、七里香等三十多種;期能藉以營造優質綠色的營區環境。此外,還提供烏坵守備指揮區造林苗木計五種六百三十株。

烈嶼鄉公所上半年所辦理的植樹活動,林務所也提供技術指導;提供的苗木包括光臘樹、扶桑、紅鐵莧、木麻黃等十種,計五千四百株;另包括植樹工具,例如圓鍬二百支及有機肥料五十包。希望藉此帶動烈嶼地區植樹綠美化風氣,營造綠色環境。

在爭取林務局九十七年公有地造林補助上,則辦理金沙鎮鵲山段及金湖鎮湖東劃段計二十七公頃,另追加士校段、寧湖三劃段二十七公頃。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