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老教頭郭輝率子弟軍金湖操兵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金湖報導。
點閱率:614

打贏籃球是一種目標,但並不是結果。籃球是一種遊戲,在過程當中,學到的不只是勝利,還有品德!這是郭輝老教頭對籃球的詮釋。

已經有四十年教練資歷的郭輝(七十九歲),帶著南山高中的子弟兵到金門參加金湖盃籃球賽,他們代表的是中和巿。

南山高中在高中全國聯賽已經是冠軍二連霸,此行代表中和到金門打球兼觀光,一是接受巿長的慰勞,一是與姐妹巿鎮聯誼。不過,郭輝今年的冠軍子弟兵,主力部隊已經畢業了;參加金湖盃的隊員,還在訓練期間,要到明年一、二、三月,才會進入成熟期。

這兩天,郭輝帶著子弟兵,重回來時路,覺得金門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郭輝曾在金門擔任通訊兵,駐地包括山后、后浦頭及太武山忠烈祠。他們把從后浦頭到沙美逛街的行程,稱為「留美」。

當時,他的部隊要負責打通山坑北道,但因為通訊機器比人珍貴,當部隊長要在潮溼地鋪木板住宿,他可保著機器,住在忠烈祠的廂房,還有暇把皮鞋擦得「啵兒亮」,到舊金城軍人之友社的書店補充精神糧食。

有一回,蔣公(先總統蔣中正)臨時到部隊巡視,部隊長是身先士卒,但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因為他穿著最英挺,臨時指派他對工地環境進行口頭報告,他成了第一個與蔣公握手的人,這是軍旅生涯中,最難忘的一件事。

民國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開戰的四十天,郭輝由金門移防到台灣。他表示自己是個「有命的人」,若非如此,以他的工作性質及工作地點,大戰開始,恐怕就沒命打籃球了。

移防台灣的他,在陸總部服務,地近南山高中,於是開始與南山籃球結下不解之緣,並於民國五十八年開始擔任教師及教練。他所帶的球隊,第一年就進入全省第四名,第三年就拿下全省冠軍;民國六十一年,他率子弟兵打亞青盃,擊敗韓國,拿下第二名。民國八十二年,兩岸籃球交流,也是他起的頭。

在籃球界,郭輝作育英才難以計數;他的學生中,有兩個博士、二十二個碩士、九個大學教練。

郭輝表示,籃球就是一種遊戲,在場上比賽的人身體在活動,在觀眾席上的人,心理也在活動。

打籃球要以贏球為目標,但贏球並不是結果,不能太功利,因為冠軍只有一隊,但是參加的人,在生理、心理上,都應該有所獲得,尤其是要修練品德。他認為,家長不要太疼惜子女,怕他們在球隊受委曲。事實上,如何承受委曲,也是一門必須面對的課題,因為父母不可能保護孩子一輩子;更重要的是,學弟要學習如何接受指導,學長要學習如何服人,而非欺壓學弟。

郭輝帶南山高中籃球時,有一個發明,那就是球賽比完了,要向對手的教練鞠躬,感謝對方給自己完成遊戲的機會,這就是品德教育的一部分。

這次帶著子弟兵到金門打金湖盃,郭輝認為金湖盃的露天菜巿仔球場其實是很有特色的,可以讓場內與場外有更多的交流。這樣的籃球遊戲,可以讓大家都快樂!

籃球雖然是遊戲,但郭輝認為,打籃球一定不問輸贏,用盡全力。要以贏為目標,但不必視贏球為結果。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