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飲冰品抽驗地區18%不合格
金門縣衛生局公布炎夏飲冰品抽驗結果,一件己二烯酸超量、七件不符衛生標準,不合格率百分之十八。對於不符合衛生標準之業者,衛生局已通知限期改善,再行複檢抽驗;若仍未改善將依法處新台幣三萬至十五萬元罰鍰。
炎炎夏日之際,冰品、飲料是時下最暢銷的外賣食品,為保障消費者食用衛生安全,金門縣衛生局於六月下旬陸續的進行飲料、冰品抽驗,品項包括(紅茶、綠茶、冰塊、刨冰、飲冰品配料、冰棒等),檢測生菌數、大腸桿菌、大腸桿菌群及防腐劑,共計抽驗四十四件,其中不合格件數八件,不合格率18%。
本次除針對三十八件飲冰品,檢驗衛生標準外,並抽驗六件飲冰品配料(珍珠粉圓),檢驗防腐劑及性狀,檢驗結果檢出一件己二烯酸超量,已移請外縣市處辦。而飲冰品則檢出七件不符衛生標準,對於不符合衛生標準之業者,衛生局依食品衛生管理法第十條之規定,通知業者限期改善,再行複檢抽驗;若仍未改善將依同法第三十三條處新台幣三萬至十五萬元罰鍰,並公告不合格業者名單。
金門縣衛生局表示飲料及冰類、冰塊依其製程訂有不同的衛生標準,以冰塊及刨冰類產品而言,雖都屬於「冰類衛生標準」判定,但每公撮中生菌數、大腸桿菌群及大腸桿菌最確數分別為冰塊(生菌數100以下、大腸桿菌群陰性);刨冰則為(生菌數100,000以下、大腸桿菌群100以下、大腸桿菌陰性);咖啡及茶飲料、果實水則屬於「飲料類衛生標準」判定(每公撮中生菌數10,000以下、大腸桿菌群10以下、大腸桿菌陰性)。而「己二烯酸」是市面上常見防腐劑,食入後會代謝成二氧化碳及水,屬於毒性較低的防腐劑,但亦不可隨意添加於食物中或過量使用。
金門縣衛生局表示,仍持續複查抽驗飲冰品外,並加強輔導業者重視製作過程、環境衛生及做好自主衛生管理,包括產品品質衛生、人員衛生及養成正確洗手習慣,並籲請消費大眾於選購飲料冰品時,可觀察現場工作人員衛生、飲冰品盛裝容器是否清潔、各類冰品及配料是否加蓋、是否具有固有色澤及氣味與有無夾雜物及其他雜質、包裝是否完整有無破損等注意事項,為自己的飲食衛生把關,才能吃得消暑又衛生。
金門縣衛生局業已將相關抽驗結果公告於網站中,民眾可至衛生局網站http://www.kmhb.gov.tw↓健康資訊↓藥物食品衛生↓餐飲衛生管理,網頁中查看詳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