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故事列車啟動親子樂開懷

文化局故事列車啟動親子樂開懷
由金門縣文化局舉辦的故事列車昨日正式啟動,今年登場的故事劇是「最奇妙的蛋」,近八十位親子擠滿文化局三樓會議室,大家相偕聽故事、看表演,共度歡樂周末。
繼去年的草莓公主故事劇之後,今年文化局再度結合故事志工媽媽,排練暑期大戲「最奇妙的蛋」,巡迴各鄉鎮演出,文化局表示,看繪本、聽故事是孩子成長的最佳良方,可以培養孩子優質的閱讀品味,開啟孩子認識世界的大門,該局希望藉由說故事活動,建立兒童求知的精神,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今年文化局共安排五場媽媽說故事活動,將巡迴五鄉鎮舉行,除昨日首場活動外,今(三)日在金湖鎮圖書館舉辦,八月九日在金寧鄉圖書館舉辦,八月十日在烈嶼鄉圖書館舉辦,八月十六日在金沙鎮圖書館舉辦,時間均為下午二時至四時三十分。
該活動採事先報名方式,由於正值暑假期間,吸引不少地區家長帶領小朋友前往聆聽,整個文化局三樓會議室都擠滿民眾,甚至有人席地而坐,一起體會聽故事的樂趣。
「最奇妙的蛋」故事劇,係由文化局故事志工進行說、演,內容為三隻在外形上各有所長的母雞,爭論著一個遠古就已存在的議題─誰才是最漂亮的母雞?但是,睿智的國王告訴牠們,能力比外表來得重要多了,誰能生下最奇妙的蛋,誰就可以當上公主。於是母雞展開一場生蛋比賽,奇妙百出,讓孩子大開眼界,並領略到,發掘自己的獨特性與培養實力更為重要。
扮演金雞、朱雞、青雞的媽媽們,胭脂金粉,爭相比美,左搖右擺,唱作俱佳,惹得觀眾哄堂大笑,許多孩童睜大眼、張大嘴,喜怒跟著劇情起浮,一會笑,一會嘆,一會高聲大叫,現場熱鬧非凡。
「聽」故事,除了樂趣無窮之外,其實也可增進學習。
「聽覺」學習,從古至今,都被廣泛應用,小時後的學習,大都是透過父母、老師一字一句「唸」出來的,先「聽懂」了,進而配合視覺,了解文字、句型,逐漸加深學習內容。
根據行政院國科會針對學童閱讀所作的專題分析,「聽覺」能力和閱讀理解有顯著相關。
洪蘭教授也指出,聽、說、讀、寫四種語文能力中,聽覺詞彙理解也就是口語理解能力,對於閱讀理解有很高的相關與預測力。
哈佛大學閱讀發展研究教授J‧ Chall更明確指出,在學習的管道上,愈是年幼的孩子,聽覺理解的程度愈強,遠遠超過視覺的閱讀能力。
聽、說故事,為閱讀能力奠定重要先機。「聽覺」,是幼兒接收閱讀媒材的重要管道。用「聽」的方式自然學習,可在潛移默化中,培養氣質,成功的引導孩子踏出與世界接觸的第一步。
在小朋友還不識字之前,爸爸媽媽都知道要多唸故事、說故事給小朋友「聽」,因為大聲朗讀、唸故事、說故事,是幼兒閱讀能力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閱讀學習歷程,而且聽故事讓人記住的效力,較其他方式,來得有效。
洪蘭認為,故事是蘊藏品格教育的初始。故事中的人物,善惡鮮明的個性、不屈不撓的毅力,可以協助小朋友學習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更能讓小朋友體驗在困境中,克服艱難,達到目標,成功完成初步的品格教育。
美國研究人員也發現,那些智力發育比同齡孩子健全,領悟力強,知識面寬的孩子,是因為當他們還在襁褓裡的時候,他們的父母就盡可能多跟他們講話,並為他們講故事或朗讀幼兒讀物。
所以,孩子出生後,父母有意識地和孩子多說話,並逐漸過度到為他們講故事或朗讀,持之以恆,那麼,父母抑揚頓挫、悅耳動聽的朗讀聲將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擴大詞彙量,積累知識,豐富想像力,對孩子智力的開發、性格的塑造、愛好的養成、感情的豐富、情操的陶冶,都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果真如此,還等甚麼?家長們,聽故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