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823專訪》董國忠﹕希望兩岸烽火不再永久和平

發布日期:
記者: 李金鎗/專訪報導。
點閱率:646
字型大小:

金門「八二三」砲戰即將屆滿五十週年, 八二三戰役的歷史,在國軍與金門軍民的心中永遠無法忘記,當年服務於金門第一軍郵局郵務士董國忠(見圖)在火線中冒死傳遞家書,戰後獲得政府頒授光華乙種二等獎章的殊榮,以及贏得「軍中維他命」美名,他這種在強敵火力下所表現出來的大無畏精神,以服務保家衛國的三軍將士值得敬佩,並希望烽火不要再起,兩岸人民以智慧創造永久和平。

民國四十七年八月廿三日下午六時卅分,中共以廈門、澳頭、大小嶝、蓮河、深江、圍頭地區各型火砲三百四十餘門,砲擊面積僅一百五十平方公里的金門島群,重點目標是指揮機構所在處、交通要點及料羅灘頭,同時出動六架米格戰機侵入金門領空,以火箭攻擊武揚、太武等處,金門守軍突遭此襲擊,致使部分戰備設施毀損,有線電線路嚴重受損,而我平時訓練精良的砲兵部隊,於中共砲火開始發射六分鐘後,即以防區八十餘門各型火砲,對中共砲陣地斷然展開猛烈還擊,在四十四天砲戰期間,金門落彈四十七萬餘發,震驚中外,三軍浴血奮戰,確保台海安全,奠定台灣半世紀安定中建設的關鍵性戰役。

在這場「烽火連三月」的戰爭中,金門島與台灣連絡除了軍方外,並沒有電話可通,仰賴郵政投遞郵件,為名副其實的「家書抵萬金」年代,當時金門籍年僅二十四歲的第一軍郵局郵務士董國忠,在漫天砲火中冒險犯難,穿梭火線中快遞郵件,為自己贏得光華獎章的殊榮,以及「軍中維他命」的美名。

董國忠負責遞送郵件的地區,為金門軍事指揮中心的太武山區金防部,也正是彈雨最猛烈的地方,砲戰於八月二十三日下午六時三十分發生兩小時內,金門即落彈五萬七千餘發,董國忠揹著郵袋匍匐前進,將郵件順利送達目的地,才在彈片橫飛中,利用落彈間隙回到古崗村家中。

董國忠說,回到家中已經「八二三」翌日凌晨二、三時,老母、妻子,以及出生僅二十三天的幼女苦等待,看著搖搖晃晃的天公燈和祖先神主牌,才驚覺自己走過「九死一生」。

董國忠回憶,砲戰期間只要是有郵件空運、海運送到金門,軍郵局整個就動起來,不眠不休的作業,直到郵件全部送出才能收工,大家只想在最短時間把書信送到戰士們的手中,他表示,當年郵政沒有快遞業務之名,可是金門已有快遞之實,郵務士都練就一身「聽音辨位」躲砲彈的本領。

最讓董國忠津津樂道的是,每當信件和包裹送到各碉堡、坑道、戰壕,阿兵哥們都會蜂擁而出歡迎,有時還會將他抬起,高喊「郵差萬歲」,除了送信,他也會幫浴血奮戰的官兵帶郵票、寄錢、寄信,因此,部隊弟兄都稱他是「軍中維他命」,這段光榮事蹟、獎章及執照,就陳展在台北市重慶南路的郵政博物館內。

董國忠是在一九九六年五月一日從郵政工作崗位退休,結束四十年又三個月服務軍民的歲月,在家中含飴弄孫。除了董國忠火線快遞為自己贏得光華獎章,戰火中的軍郵人員,家住小金門的吳萬雷,砲戰當天正從小金門押運郵件渡海到大金門,木船被砲彈擊沈,他不但搶救落海郵包,而且救起一名受傷軍官,也獲頒光華獎章的榮譽。董國忠回想起在砲戰中,壯烈捐軀的國軍戰士們,總令他感到心酸。他說,國人應該要飲水思源,若當年沒有這群離鄉背井戰友們,為了保國衛民,出生入死,就沒有今日台灣的安全、自由與繁榮。

 當年參與戰役的官兵皆已步入老年或凋零,生活在安逸之下年輕的一代,對戰爭的無情與恐怖似乎是極為陌生,八二三砲戰也似乎已經變成一個久遠的故事;隨著「八二三」紀念日的到來,如何因應避免戰爭的再次降臨,不應再是這群曾經接受砲火洗禮的參戰老兵們,所必須承擔的憂慮,而是全體國民,尤其年輕一代的國人,應該謹記在心,更希望烽火不要再起,兩岸人民以智慧創造永久和平。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