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豆腐古道之旅別開生面

發現豆腐古道之旅別開生面
金門縣文化局為推動社區總體營造,鼓勵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培養社區意識,建立人與人以及人與社區的新關係,使居民與社區形成互惠共生的生命共同體,特別於日昨辦理社區參訪─發現豆腐古道之旅,吸引不少社區居民熱情參與,在老師的細心講解下,大家都覺得不虛此行。
社區參訪團首站來到了東西山前社區,大夥參觀了西山前李宅,李宅係由前後兩座建築物並列而成的,前座是李冊騫在新加坡老巴剎口經營「九八行」致富後所籌資興建,為五間三落式。後座則是冊騫的堂兄弟李仕達同在新加坡開設另一家「九八行」,發跡後回到金門興建,為五間兩落的房屋,統稱為「六路大厝」,一行人並進入後座參觀大宅第的迴廊,看到了大廳懸掛著清朝「同知奉政大夫」的黑白老照片,直呼不虛此行。
接著參訪蔡厝民享社區,一行人看到了明史留名的蔡復一故居,屋子女主人且是「春捲」的發明人,相鄰的住宅群則是以三民主義(民有、民治、民享)中的「民享」為名的社區,建立於民國43年,共有16棟(32戶),每戶各有一間客廳、臥房及廚房,兩戶雙拼為一棟,是金門規劃設立的第一個社區。
此外,由文化局課長周祥敏帶隊的一行人,則特別走訪太武山北側的豆腐古道,社區居民為了此次的參訪,動員了社區的人力,在前一天及當天特別又整理了一次古道。古棧道有一百二十階,由石頭砌成,是蔡厝先民清晨三、四點挑著豆腐、蔬菜等翻山越嶺到山外販售的主要通路。國軍駐防後,古棧道封閉,隨著歲月而成了一片荒煙漫草,後由社區居民自動自發,定期上山維護整理,充分體現了社區營造的精神。
行程也來到由花崗石砌成的小柱堡,配合聳立於山脊上的遼闊視野及湛藍的大海,彷彿有希臘風情的感覺,蔡厝民享社區總幹事蔡流冰表示,社區居民又稱小柱堡為情人堡,此堡特殊處在於由兩個一大一小的碉堡接合組成,大碉堡背對著東北方,恰能替小碉堡擋住凜冽的東北季風,遠看恰似一對情人相擁於山巔上,訴說著堅貞的愛情永不滅。
再來是稜線縱走的路段,大家莫不驚嘆太武山北壁的壯麗風光,在穿越一片原始森林並享受著大量芬多精的森林浴後,最後看到了「人定勝天」石刻,完成了古道的探險活動,所有團員直呼過癮,並感謝蔡厝民享社區居民的用心。
文化局長李錫隆表示,蔡厝民享社區去年接受文化局的輔導,展開社區總體營造工作,社區裡擁有許多足以發展成為文化觀光景點的地方,諸如蔡復一故居、金門第一個社區、仙陰瀑布、元履湖、復一池、仙腳印、豆腐古道、元朝石碑、小柱堡等等,加上社區居民本身主動積極投入社區總體營造工作,定時整理古棧道,社區營造的觀念已深植鄉親心中,類似用社區營造讓七百年古道再現的例子,還將會陸續再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