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轉作經濟作物十一日起宣導
為建立合理輪作制度,金門縣政府於民國九十年起試辦推廣綠肥輪作,期能減少高粱與小麥輪作造成地力失衡及病蟲嚴重危害問題(高粱與小麥同為禾本科),並增加地區之觀光資源。但農戶皆採粗放管理,所種植之綠肥作物大多因缺乏管理而生長不佳,並未達到改善土壤肥力之目標。
為此,金門縣政府建設局將於九月十一日至十七日,陸續巡迴五鄉鎮各辦理一場「調整冬季綠肥輔導轉作經濟作物宣導說明會」,屆時請農友踴躍參加。
金門縣政府建設局農林課表示,為加強宣導農友周知,將於九月十一至十七日下午二時三十分至各鄉鎮公所會議室舉辦計五場次說明會。九月十一日於金城鎮、九月十二日於金湖鎮、九月十五日於金沙鎮、九月十六日於烈嶼鄉及九月十七日於金寧鄉。而為維護自身權益,縣府建設局請各農友屆時踴躍參加。
縣府建設局指出,現國際糧食嚴重缺乏,糧價高居不下,爰此,金門縣政府研訂「金門縣輔導冬季綠肥轉作春作花生及大豆實施計畫」,地區春季雨量較充足,且地區自產花生風味獨特,產量尚無法自足,近幾年之零售價每公斤可達二百元,經濟價值高,農友如妥善管理,出售農產品之收入將可超過縣府補助,而花生藤亦為良好之牛羊飼料,又花生及大豆根瘤菌可固氮,可改善農田地力,希望能為地區建立良好之輪作制度。
建設局指出,調整冬季綠肥輔導轉作經濟作物政策如下:
(一)自九十九年起停止補助種植綠肥,輔導農友轉種春季大豆或落花生,金門縣政府補助每公頃二萬元(補助種子及肥料等資材費),農戶可出售作物增加收益。
(二)為加速大豆及花生栽植機械化,金門縣政府建設局及金門縣農業試驗所將輔導機械栽培管理,並補助所需農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