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翁七旬婦鐵騎譜出恩愛情
八旬老翁七旬婦,一騎鐵馬雙人乘;三生有幸百年好,四腳相伴萬里情!家住后水頭的黃德殿,每天都用腳踏車載著妻子李玉英同進同出,五十年來如一日-他們是一對讓人欽羨的恩愛夫妻。
黃德殿今年八十歲,妻子李玉英七十二歲;這一對夫妻不僅白頭偕老,而且恩愛到老。每一天,黃德殿都會用腳踏車載著李玉英出門買菜兼串門子。
他們單車雙載,黃德殿腳底踩著輪踏,李玉英倚臉龐偎著夫脊,環行於榮湖畔,同行於沙美街;五十年了,不知已經一起載馳載區,累積了幾萬公里。他們出雙入對,真摯浪漫,讓人見識到什麼才是有始有終的愛情。
這一對老夫老妻,自開始共度一生的那一天到現在,從沒有吵過架。黃德殿說:伊(她;指妻子)為咱拖(拖磨),為咱育子育女,咱怎可以不好好對待伊?
這一段美滿的婚姻,當初既非自由戀愛,也非自由亂愛,而是憑媒妁之言,依父母之命,而且是媒妁之言在先,父母之命在後;一直到結婚當天,新郎與新娘才第一次見面;那已經是民國四十六年,八二三砲戰前一年的事了。
那一年,新郎黃德殿乘著轎,由水頭(后水頭)到官澳迎娶新娘李玉英;迎親的隊伍包括一頂新郎轎、一頂新娘轎、四匹馬及馬上的四個男儐相,另外還有六個樂手組成的「大鼓吹」。
迎親隊伍到了官澳之後,女方設宴請新郎用餐,陪席的人加上新郎要湊成十二人。新郎迎娶新娘的途中,經過有村落,樂手就會敲敲打打。新郎和新娘所乘的轎,都是由三個舁夫合抬,稱為「三腳虎」。
新婚之夜有新婚之夜該做的事-敬酒,喝酒,醉酒……;這一天,還未及約法三章。結婚第二天,黃德殿立下了一個兩人必須共同遵守的規矩-那就是兩人共用一個錢匣,用完了他會再設法-不管是借的還是用賺的。從那時開始,五十多年來,夫妻兩人從來沒有為錢的事情不開心,也沒有藏私房錢的事情發生。
民國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過後,黃德殿買了第一部腳踏車;他用腳踏車來載自種的芭樂到巿場賣;通常是車後載著兩個酒筐再放上一個四角袋(土名叫「嗄之啊」),一個酒筐可以放一百一十到二十巿斤的芭樂。由於重量很重,腳踏車要先架起來;車頭要用力按住,才不會翹起來。腳踏車不載貨的時候,就可以載人,可以展開夫妻兩人的愛之旅。
黃德殿與李玉英育六女二男,連同內外孫目前有三十九人,大女兒已經五十一歲。他們的每一個子女,都是喝足母乳長大的。在子女們「男有分、女有歸」之後,夫妻兩人決定退休。如今,他們已經退休多年,除了單車雙載進行愛之旅外,黃德殿還喜歡到各處看看別人家種的農作物,思考一番!這一輩子,他最拿手的就是種作。
黃德殿骨子裡含有瀟灑、慷慨的成分,他沒讀過書,卻能吟唱一些古詩,這些古詩的內容,深深影響他這一生一世。例如:「面如桃花足如蓮,肩挑午飯下夫田;為何不嫁讀書子?嫁與農夫誤少年!」「讀書雖然就是仙,一朝受調遠邊邊;寧可嫁與農夫子,日則同耕夜同眠。」「漢武為君尚學仙,石崇家富苦無錢;嫦娥對鏡嫌貌醜,彭祖焚香祝壽綿。」
「肩挑午飯下夫田」和「日則同耕夜同眠」是秀才和農婦的對答。秀才為美貌的農婦嫁給農夫吃苦感到惋惜;農婦自己卻很知足,寧可與農夫日夜相守。黃德殿表示,他年輕時,就是因為讀了這兩首詩,不願經商,不羨當官,決定永遠當個農夫。
另外一首是諷刺詩-漢武帝是有權的皇帝,石崇是有錢的首富,嫦娥是貌美的天仙,彭祖是八百歲的人瑞,卻還是有所求,顯然都不能知足。黃德殿只是一個農夫,卻很看得開,他看到老友中有些人已經為兒女做牛做馬半個世紀,卻還是不得清閒,捨不得花錢,就會奉勸他們要看破,畢竟錢財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
不錙銖必較,不樂從商;不接受差駕,不樂為吏;黃德殿樂在與李玉英日耕一田,夜眠一床,做一生一世的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