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品德完人黃偉俎豆千秋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特稿報導。
點閱率:734
字型大小:
品德完人黃偉俎豆千秋

品德完人黃偉俎豆千秋

黃偉死其志,身歿名不沒;溫陵十子中,如公尤卓卓。每年中秋節,汶浦「慈德宮」都會舉辦二朝廟慶,酬謝神明。今年慈德宮的廟慶,按例於昨天和前天舉行。

慈德宮的主神「黃府大王爺」就是黃偉。黃偉是是一位品德、學識圓滿無缺的讀書人,有「品德完人」之稱;死後在金門水頭、浦頭和南安水頭被奉為神祇。

黃偉與蔡清、陳琛等人並稱為溫陵十子,清人林豪在詠金門耆舊的詩中,有「溫陵十子中,如公尤卓卓」的讚語。

黃偉的事蹟見於明代《清白堂稿》、清代版《金門志》、清代《閩中理學淵源考》、民國版《金門縣志》等。最近,黃氏族人又為黃偉編了《黃偉行誼錄》。

根據文獻所載,黃偉,字孟偉,號逸所,是金門汶水頭人。漢人班超曾經「投筆從戎」,明人黃偉則是「投筆從儒」-他原本是一個小吏,後來投筆而去,讀書於太武山。

黃偉考中舉人後,自認學業未精,受業於理學家陳琛(陳紫峰)門下。正德九年,他和陳琛同時考取了進士(甲戌進士),被派任南京刑部主事、升南刑廣東司郎中;歸省(回鄉探親)之後出守南雄,但由於不屑於官場遊戲,到任三個月即上疏辭任;其後,雖曾被推薦為松江知府,但仍因為不想與當權打交道,託言墜馬傷足辭官。

黃偉曾應詔陳九事;內容論及:敬德、輔弼、節用、除剝民巨蠹、選臺諫、重守令、養人材、明職掌、正憲體。他主張人主要做到「敬德」,就必須親近賢儒,遠離親幸。要任用宰輔,就應該用老成之人,不要任用柔和軟熟的人。要除去剝民巨蠹,就要從革除高級將領做起。此外,他還直斥張璁(張孚敬)「希寵嗜進,忘誕不經」。

張璁在《明史》中,有「持身特廉,痛惡贓吏,一時苞苴路絕」的一面,但也「性狠愎、報復相尋、不護善類」的一面。

由於黃偉曾經嚴辭批評過張璁,張璁掌權後,黃偉的同年霍韜偉(吏部侍郎)私下告訴黃偉:你曾疏論張公(張璁),我已為你排解,他也知道你這個人,很雅慕你,你應該去謁見他。不過,黃偉卻以墜馬傷足為由,辭官回家。

黃偉為官時,不私取,不受賄,不勞民;節騶從(大官出門時,前導後隨的騎士),省徭役,明禮教,禁游女,焚淫祠(濫設的祠廟);遇事不退縮。黃偉歸鄉後,則講學侍親,以禮教人,革除舊習。

嘉靖十七年春天,同安發生旱災;根據明代抗倭名將俞大猷所寫的〈祭黃逸所太守文〉,當時饑色餓殍,相仍塗野,黃偉曾向地方官陳情:「如之何坐視斯一方之人餓而死也?」

官員們承認過錯並表示:錢穀的難題,官方可以解決,戶數的難題,官方卻難以解決。因此,賑濟之事,仍得委由鄉老協力。於是,黃偉與當時擔任泉州衛前所正千戶的俞大猷,分工合作,執行放賑的任務。

由於一字一數,關係著百千萬命,黃偉竭心承事,結果心力竭,形神弊,過勞而死。黃偉之死,就俞大猷的觀察-遠近聞之,若喪考妣。

俞大猷認為,黃偉死於其志-死去一個黃偉,生以一方之民,這是黃偉基於其志而不會感到遺憾及後悔的。

黃偉著有《海眼存集》,可惜今已不存,只留有一首關於太武山的詩:「落葉瀟瀟九月天,芒鞋緩步武岩巔。靜觀身外渾無物,未許人間別有仙。野徑黃花隨意折,暮雲紅日共誰延?何時宇宙長如旦,歷遍蒼崖詠石泉。」

在慈德宮內,黃偉是神,受到居民的愛戴,許多與黃偉有關的傳說故事,往往也在廟會期間,被傳播和討論。就宗教而言,慈德宮是信仰,就建築而言,慈德宮是古蹟;若沒有慈德宮,黃偉「品德完人」的事蹟,也很容易湮滅或遺忘,這正是金門祠廟可貴的地方。在明代,黃偉曾是地方上讀書人的標竿和典範,讀書人只要能效法黃偉,就等於遵行了孔聖之道。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