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縣長﹕興建金嶝大橋兩岸政府應大力促成

李縣長﹕興建金嶝大橋兩岸政府應大力促成
東森電視前進金門錄製「閩台交流三十年」電視節目製播,昨日上午專訪縣長李炷烽。李炷烽強調,金嶝大橋興建推動,兩岸政府應大力促成,讓金廈生活共同圈發展,未來朝城市合作發展方向努力。
縣長李炷烽昨日上午九時三十分接受東森電視文字記者吳文勝專訪時,就兩岸小三通歷程等進行回顧和說明。
他指出,金門地理區位特殊,小三通在民意代表和各界努力,他本人也先後五次赴北京協商,終在民國九十年付諸施行。而小三通從專案到通案,由小量到大量,可說一波三折,也顯示當時政府未積極推動。
李炷烽指出,在新政府上任後,從善如流於今年六月十九日擴大小三通,這符合憲法平等原則,也讓金廈航運人數成長倍增。他指出,今年十月底,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將來台進行兩會協商,他也建議能取道金門走小三通赴台,這具有實地了解小三通運作和檢視中原到邊陲歷史淵源的雙重意義。
李炷烽並指出,自己從小三通的立法推動和執行者角色,感受最深,認為台灣不能永遠站在自己思維看離島,但要站在金門本體看待離島發展。在金廈生活共同圈已然形成,為歷史潮流和自然趨勢,中央更應以重啟離島生機發展為考量。
他指出,金門人口八萬五千人左右,因小三通設籍金門的台籍人士,據統計有一萬一千多人,實際居住金門人口約有六萬多人。而老百姓有閒置資金到大陸廈門投資房地產,這是市場原則,是好事,政府不要有所限制,應有效加以輔導。
談到金嶝大橋興建,李炷烽也認為,這是金廈生活共同圈形成的趨勢,經建會將在今年底完成評估,但也希望兩岸兩會在今年十月先談,以了解彼此意向,做為規劃依據。他並指出,大橋興建和廈門發展息息相關,兩岸政府應大力促成,期讓金廈生活共同圈發展,未來朝城市合作發展方向努力。
李炷烽也對於大陸福建推動海西經濟區,認為對福建發展是利基,也是台灣前進大陸橋頭堡,合則兩利,分則兩害,金廈合作則能互蒙其利。因此,中央應從民生、經濟、經貿等切入,善用它。
對於大陸改革開放三十年,廈門用特區帶動發展,李炷烽也覺得,金門非軍事化才能走向國際,並以金門做為營造兩岸更美好關係的橋樑。他並強調,中央只有在政策上更務實、開放,台灣不要流於藍綠和統獨意識對立,能朝健全經濟發展與優質、清新民主努力,才是正確之道。
李炷烽也覺得,金門朝向國際休閒觀光島嶼努力,讓金廈成為城市合作,以金廈互補,中央讓陸資、陸生來金門做試點做起,就能相得益彰、互蒙其利。他並指出,兩岸大三通應以金廈小三通為基礎,金門也期待國際旅客進出更方便,中央更重視金門機場、碼頭設施的提升,以助益金門的發展。
東森電視為節目拍攝指出,兩岸歷經半個世紀的敵對關係,在一九七九年中國大陸的「告臺灣同胞書」宣佈三通四流,一九八七年臺灣的「開放探親政策」,終於推動兩岸走進和解的時代。兩岸交流猶如一江春水,再也擋不住。臺灣新任總統馬英九,更積極主動地強化兩岸互動;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也一再明示,只要是對兩岸人民有利的事情,都要積極推動。兩岸交流的春天,在眾人的引頸期盼下即將到來。
東森電視指出,與臺灣有著血脈相連的福建,由於特殊的歷史、文化、地理位置關係,兩地的語言、風俗相同,交流也一向最為密切。尤其在交流政策諸如經貿特區、小三通等,福建一向都是走在各省的前面。在2008年的新兩岸關係下,閩台亦將有很多重要的項目,例如福建海峽西岸經濟區,持續做大做遠。而這項專案節目,將與福建海峽電視台共同攜手合作,紀錄三十年來閩台交流的大事,並展望更美好的未來。而節目預計製作十二集,每集三十分鐘,播出頻道有:台灣Ettoday57台、東森亞洲新聞台、東森美洲新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