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婦女自我成長工作坊研習劃下句點
從十歲到六十歲,昨日有近六十位民眾完成兩天的「性別、社區、在地化─金門縣社區婦女自我成長工作坊」活動。她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分享與學習社區經營理念,平日默默在背後付出的她們,更貼近社區公共事務的運作,金門縣婦女福利服務中心表示,婦女朋友是社區的主力,相信經過訓練,假以時日,她們能夠從輔導的角色,轉而勝任經營甚或領導的職務,而這正是此次活動的精神所在。
「性別、社區、在地化-金門縣社區婦女自我成長工作坊」研習活動,九月二十日起,一連兩天假社會福利館第一會議室舉行。首日主題為性別主流化之在地化、NPO成功募款之策略及實戰經驗分享,分別由蔣月琴老師及賴惠珍老師主講。昨由李君如、許雪芳老師就社區文化創意產業、社區經營理論與實務和金門社區營造經驗交流等議題,與六十位學員進行專題演講。
金門縣婦女福利服務中心總幹事唐麗輝表示,婦女服務活動的層面相當廣,社區活動也是其中一環,尤其金門地區有許多婦女均於社區或鄉鎮中擔任志工,無私奉獻與付出,平常活動她們就是幕後的推手,就社區而言,她們更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唐麗輝也指出,婦女才是社區的主力;有許多的社會運動都是因為婦女關心環境、衛生、教育而帶起的,如果能夠將這些力量凝聚起來,讓她們經過訓練,參與社區公共事務,漸漸從社區的輔導者轉而勝任社區的經營者甚至領導者,故辦理該成長工作坊,希望能提昇婦女在社區裡的功能性,讓她們在增強公共事務能力後,能協助社區更有效的運作。
昨日,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助理教授李君如,她本身亦是台大建築與城鄉所博士,以社區文化創意產業為題,將輔導過的成功個案與六十位學員分享,並就金門地區的在地性以及特殊性,輔導社區如何突破重圍,發展出特有的社區文化產業。
李君如指出,就社區文化創意產業議題中,可分為兩個面相,包括文化產業化;產業文化化。她指出,文化產業化即是將無形具有生命內涵的文化衍生開發成具有產值的有形產品。地區特有的文化,經過產業化,衍發生產出觀光產品化抑或文化產品化,例如,以族群特質加以衍生開發為原住民文化、客家文化,抑或金門的閩南文化。另外,就歷史事件而言,戰地史蹟,經衍生發展成戰地文化,配合觀光發展即成地區特有的觀光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