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蘭洋樓經營管理要走向一元化
耗資一億一千多萬元、費時二年半整修完成的陳景蘭洋樓,已於八月開幕啟用,為解決陳景蘭洋樓後續營運管理問題,縣府昨日特別召開會議研商,決定未來由金湖鎮公所負責管理。副縣長楊忠全要求未來經營管理一定要一元化,希望能永續經營;縣政顧問陳炳仁則說明,縣長李炷烽曾說陳景蘭洋樓是金門文化的縮影,爭取翻修陳景蘭洋樓的目的,是為了不使金門文化沒落,他建議要活化陳景蘭洋樓,使它發揮功能。
是項會議由副縣長楊忠全主持,縣政顧問陳炳仁、工務局代局長許鴻志、課長許正芳、養工所所長董漢耀、林務所所長葉媚媚、交通旅遊局專員林志國、金門技術學院助理教授林美吟、金湖鎮公所工務課課長張瑞心、前正義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國泰等多人出席參加。
會中,金湖鎮公所工務課長張瑞心進行陳景蘭洋樓營運管理計畫簡報,說明陳景蘭洋樓周遭遊憩資源地理區位、洋樓歷史背景、周遭委外據點現況、金湖鎮公所辦理營運管理計畫組織架構、金湖鎮公所辦理經營管理預算、陳景蘭洋樓營運管理規劃方向及法規草案、由金湖鎮公所管理陳景蘭洋樓的優劣分析等。
依據金湖鎮公所簡報構想,陳景蘭洋樓營運管理規劃方向,以不收門票為原則,比照上班時間對外開放;針對大面積使用者,另定收費標準;計畫設置導覽解說人員,負責陳景蘭洋樓、成功坑道解說工作;計畫委外設計洋樓相關紀念品,於洋樓內進行販售服務。
目前洋樓周遭委外營運據點情況,成功營區,由金湖阿芬海產店進駐營運中;文學茶坊,已於八月完成招租,由金城吧薩餐館得標,積極輔導進駐營運;陳景蘭洋樓內餐飲販賣中心,第一次招標流標,將於確定實際管理單位後,續進行招標工作。
工務局代局長許鴻志表示,為因應相關費用需要,民國九十七、九十八年工務局各編列一百五十萬元預算。不過,營建署認為未來應朝永續經營、自給自足方向努力。
金門技術學院助理教授林美吟指出,陳景蘭洋樓周遭,擁有建築聚落與海景景點,旁邊也有金門日報社、陶瓷廠,可以形成一單獨觀光區位。她建議應先成立管理委員會,規劃出方向構想,告訴民眾可以怎麼使用,也可以提供拍攝婚紗照,再根據不同的使用,酌收費用。對於特產販售,她認為應思考的是,如果在別地都可以買到的東西,有必要在此地販售嗎?
交通旅遊局專員林志國表示,十一月份會將該處當做觀光公車路線之一,也計畫在此處設置腳踏車借用站,經費部分,將視開會結論進行配合。
林務所所長葉媚媚認為,陳景蘭洋樓及周邊經營管理,要達到永續經營、自給自足有困難,初期還是要由公部門協助投資,並鼓勵居民主動參與,慢慢帶動後,未來洋樓再交由社區經營管理,至於外面的景點綠地維護以及建設,則由公部門進行投資。
前正義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國泰代表社區發表心聲,他說,因為他不是郭台銘,否則就沒有問題了,他指出,陳景蘭洋樓、周遭坑道,景點很好,但金門地區景點,大都是這邊做一點、那邊做一點,缺乏效益;他建議管理機關最好一元化,相關就業機會能以社區居民為優先;社區接管洋樓意願高,但因缺人才與經費,還需要公部門協助;另外,陳國泰提出的建議還包括:海邊廣場燈光不足,往海邊下坡沒有扶手,容易跌倒;當地有蔬菜班,未來可推廣種植玫瑰;陳景蘭洋樓可做為地區舉辦各項活動地點;應設立陳景蘭洋樓專業解說員等。
縣政顧問、前縣府參議陳炳仁表示,大方向、大原則需要把握,縣長李炷烽曾說陳景蘭洋樓是金門文化的縮影,爭取翻修陳景蘭洋樓的目的,是為了不使金門文化沒落,他建議要活化陳景蘭洋樓,使它發揮功能。因經費爭取不易,他特別感謝縣長李炷烽、金門技術學院教授江柏煒及許多公務人員的努力,不過,他也直言,陳景蘭洋樓整修好了,但是非也開始了,這是因為沒有看到大方向大目標所致,他希望大家要瞭解現況,使它發揮真正功能。
陳炳仁也要求重視當地交通動線,解決倒車、停車不易問題;他也希望統一意見,朝大方向前進,一段時間後,才交給社區負責,以免運作不順。
副縣長楊忠全表示,他是八二三砲戰爆發後,由此地跑到台灣唸書,原本縣府還計畫在附近蓋八到十二戶的房間,以租用的方式提供給作家、畫家、藝術家,進行創作,也讓管理委員會增加經費收入。前半段修護工作已告一段落,未來將由金湖鎮公所管理,並移由交通旅遊局督導。
楊忠全也做成指示,強調未來經營管理要一元化,希望能永續經營,並要求管理委員會要先成立,鎮公所應結合社區專家,組織管理委員會,規劃未來營運問題;而在管理委員會成立前,縣府同意先依鎮公所簡報計畫進行;未來各項活動,可依性質向各單位提出補助申請。
號稱「金門第一洋樓」的陳景蘭洋樓,位於金門島中部陳坑(即今成功村),創建於民國七年,於民國十年落成,耗資約十萬元,為新加坡僑商陳景蘭的宅邸,位置居高臨下,建物格局宏大。
陳景蘭,係陳坑人,為二○年代金門重要僑商領袖及商賈。陳景蘭遠赴新加坡工作,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由原本小買賣生意,轉而成為兼營輪船運輸之業務,籌辦「金門輪船公司」。後延請廈門及金門匠師興建「陳坑大洋樓」,可遠眺金門南海灣,為金門規模最宏偉的洋樓。
民國二十六年日本入侵中國,於二十七年進駐金門,強制佔用;三十六年抗戰勝利,國軍不但接管金門,也接管了陳景蘭洋樓;三十八年十月古寧頭戰役爆發,陳景蘭洋樓又變成了53野戰醫院;四十三年九三砲戰時,則轉作金門中學;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後,因為金中學生遷台,陳景蘭洋樓又被改為金門官兵休假中心,並營運了三十多年。
民國九十四年(二零零五年)由金技學院教授江柏煒領銜提出「僑鄉與戰地之再生~一個關於時間與記憶的地景保存設計」案,以金門中部、臨料羅灣的成功村為基地,入選內政部競爭型計畫並獲營建署補助新台幣八千萬元,結合金門縣政府配合款新台幣三千萬元,總共投資台幣一億一千萬元進行陳景蘭洋樓主樓、金湯公園、成功坑道、成功四營區,以及周邊遊憩資源修復及開發,是金門縣境內,政府對單一建物修繕所做的最大投資。
陳景蘭洋樓及周邊環境在金門縣府指導下,由金湖鎮公所主辦各項重修工程,於九十四年十二月動工,九十七年六月完成,歷時將近三年。土地面積近五公頃,包括了主體洋樓、成功坑道、成功營區、金湯公園。洋樓主體建築長二十六公尺,寬二十公尺,高度將近十一公尺。
陳景蘭洋樓共有二層。一樓的空間依主題區分為:遊客中心、戰場教育、城鄉風貌成果展、陳景蘭先生紀念館、金門願景館、陳坑聚落主題館、撞球室、冰果室、官兵休假中心及野戰醫院。二樓的空間規劃為:餐飲區、金門當代海外華僑、海外金門會館、洋樓修復過程展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