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配合全國古蹟日文化局昨辦體驗之旅

發布日期:
記者: 李金鎗/金城報導。
點閱率:424

配合全國古蹟日,金門縣文化局昨日起一連二天舉辦「2008全國古蹟日古蹟與創作」─「守護瀕臨消失的文化地景:重返明代金門千戶所城」活動,縣長李炷烽希望藉由古蹟、歷史建築、閒置空間及博物館等文化空間開放,希望能讓民眾更有機會來親近文化資產,並從參觀、導覽活動中瞭解文化資產在現代生活的意義。

這項活動指導單位為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單位是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金門縣政府;承辦單位是金門縣文化局;協辦單位:國立金門技術學院、金城鎮金門城社區發展協會、金門城歷史風貌再生促進會;贊助單位:金門酒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並於廿七日、廿八日假古城里社區活動中心舉辦兩梯次活動,昨日上午始業式由縣長李炷烽主持,邀請金門技術學院教授江柏煒主講「福建金門千戶所城城牆考證及其保存規劃」、林美吟教授講解「金門城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下午並展開古城體驗之旅,探訪地點包括有:清末陳氏傳統聚落群、高粱酒創始人葉華成家族故居、金酒舊廠、文台寶塔、虛江嘯臥、古城牆復建、東門城牆遺址、魯王遺塚、北門明遺老街、古地城隍等。

縣長李炷烽在致詞時指出,舊的是老的、衰敗的,事實上老的也是值得我們回憶,值得保存。好比家有一老就是一寶,如何保留既有的利益,是我們當前重大課題,「凡事存在必有價值」,如何從這些東西找回共同記憶,這是人類生活最可貴的地方。世界古蹟日從法國開始推廣起,金門有幸較台灣其他廿五縣市之先,同步響應保護古蹟的會員地區,並透過老師對資產的整理,希望從古蹟等文化遺產的保存與活化再生,運用本身的創作行為和當代空間及民間產生更多互動。最重要還是需要大家的認知、支持與共襄盛舉。他說,走過從前才能珍惜現在,才能了解未來要如何走下去。今天辦這項活動,希望能讓民眾更有機會來親近文化資產,並從參觀、導覽活動中瞭解文化資產在現代生活的意義。

文化局說,本縣現有古蹟四十三處、歷史建築一百四十三處,其文化資產密度之高冠於全國,素有「古蹟博物館」、「閩南建築基因庫之稱」,亦是台灣登入世界遺產十個潛力點之一,其文化資產之豐富與多樣,傳為美談。本縣延續2005、2006、2007年辦理全國古蹟日系列之活動精神,並響應世界古蹟日主題「古蹟與創作」及全國古蹟日主題「殘跡之美」之精神內涵,特選定明代金門千戶所城-「金門城」作為本次活動之主要場域。

 金門城自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建城至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遷至後浦,將近三百年時間為金門軍事、政治與經濟中心,金門城的歷史宛如金門自明代以來歷史發展的縮影,城內外遺留明代古蹟─文台寶塔、虛江嘯臥,歷史建築─明遺老街、民國38年國軍拆除城牆建防禦工事的城牆遺址、清末陳氏傳統建築群落、保存完整之摩崖石刻、金門高粱酒造酒的發源地金門舊酒廠的金門酒鄉文化等之有形文化資產及素有「坪林祖厝,金門城宮」之宮廟文化、古地城隍遶境祭典文化、民間傳說故事等無形文化資產,文化資產豐富而多樣,歷史文化價值顯著。

回頁首